夏天的傍晚,日头落得慢。吃过晚饭,先不急收拾,携一蒲扇,握一卷书,坐于楼前树荫下,小扇轻摇,闲书慢品,浮躁的心渐渐平和舒坦。 我读书的这种习惯源自我的爷爷。小时候,一大家子住一块儿,堂屋前是个小天井。夏日午后,三四点钟,爷爷就开始用沁凉的井水一遍遍地冲刷天井的青石板。待晚饭过后,就把藤椅、凉床搬到了天井里。爷爷啜着清茶,借着夕阳的余晖阅读报刊书籍,满布皱纹的眉眼舒展开了,显得特别慈祥可亲。我们一群小孩儿,赤着脚踩着光溜溜的石板跑来跑去,跑过爷爷身边时,偶尔会被呵斥一句“小心点哟”,然而是完全不用怕的,因为爷爷必定是嘴角含着笑的。跑累了,我就坐到铺地的草席上,捧一本图画书,胡乱地翻看,看不懂的,便扯着爷爷,非让他讲给我听。夏虫啁啾,月亮升起来了,一个个夏天悄悄过去了。 读书消夏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一年,在杭州师范学院暑期进修。我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周末闲暇时分,在车筐里装一瓶矿泉水、几个小面包、一张杭州地图和一两本书,一个人骑着车绕行西湖,只捡那小路蹊径人迹稀疏之处,挑阴凉处落座,将书置于膝上翻看,饿了便啃几口面包,渴了便喝几口凉水,想回时才翻地图找寻归路。繁茂的绿叶挡住了炽热的阳光,褪去了暴烈脾性的夏阳平和而友好,穿过树叶的间隙,温柔地洒下一丝丝金线。饮着花香,听着蝉鸣,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心灵的田园仿佛也覆盖了一地的清凉。 如今家住居民小区,虽有空调电扇,我仍最爱自然风的自在凉爽。宋末遗民、浙江仙居人翁森曾写作《四时读书乐》,这样描述夏日读书之乐:“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我的居所虽无修竹、瑶琴,但昼寝午休时候,铺一张凉席于北窗底下,并开南窗,穿堂凉风时而来去,比起空调的刺骨寒意,更贴近身体的需求。我捧一本随笔,风吹哪页,便读哪页,不知不觉打起了盹儿,伴着书香浅眠,真可算得上是“纸屏瓦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禅语曰:“入清凉境,生欢喜心。”在书里避暑,不就是如此清凉境吗?真欢喜。 (作者 林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