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是《诗•秦风•无衣》的首句。朱熹释曰:“秦俗强悍,乐于战斗,故其人平居而相谓曰‘岂以子之无衣,而与子同袍呼’……其懽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 依朱之此释,“无衣”就是没有衣服,是故有称“与子同袍”者,即愿与共用一袍,于是“懽爱”之心见矣。 而我则认为,这《无衣》说的不是无衣。 首先:“衣”者,人之所依也,是故“衣”有依靠之义,而这依靠之义后则写作“依”,所以“无衣”本当作“无依”,是说无所依靠。 其次:“同袍”说的不是共用,而是指身着统一制式的战袍。这与后二章的“与子同澤”、“与子同裳”,是同义,都是说制式所同而非言共用。“澤”应是“襗”之讹,《说文》释“襗”为“袴”,即今之裤。 “无衣”显然是后人讹改。若将“同袍”、“同澤(襗)”、“同裳”理解为共用,“无依”则没了道理,是故改之为“无衣”才可应和这同穿共用之解,也于是才有了这老朱之类释。 《诗》的后两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澤(襗)。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每章的前句大义都相同,应是战士之间相互鼓舞、激励之词,其大意是说:不要以为出征远行是无亲可依,我们穿的是同一样式的战服,是要打败共同的敌人,你我就是最可以依靠的亲兄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