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中国最后一个贵族张良:放得下才能保得住!(3)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读史(ID:dushi818) 张远方 参加讨论

    8,三救刘邦
    项羽知道刘邦搞定三秦后,怒不可遏,立马就要杀将过去。张良早已预料到这一点,上书项羽说:“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同时,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什么“齐国正打算联手赵国灭楚,项王不可不防啊。”
    项羽本就瞧不起刘邦,再说齐国确实在眼皮底下,刘邦在西边闹点事,离自己还远,便没管刘邦,去灭田荣了。这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
    
    楚汉之争(资料图 图源网络)
    9,下邑之谋
    天意该刘邦张良这对“初恋”再结合。随着天下再次大乱,没有掌控天下本事的项羽变得乖戾嚣张,竟然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最终通过种种关卡,来到刘邦身边,此后便朝夕相随左右。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
    的确,项羽杀韩王成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大忙。
    公元前205年春,刘邦先占彭城后被项羽打败,狼狈逃至下邑,心灰意冷。正是在这个时候,张良给刘邦制定了决定后来楚汉胜败的“下邑之谋”:
    “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正在梁地反抗楚军,这两人立即可用。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挡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楚可破也。”
    “下邑之谋”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规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战略的重要内容。接下来的四年,刘邦基本忠实的执行了这一计策:
    1)通过自己正面与项羽对峙,彭越背后打游击骚扰的战术,拖延住项羽;
    2)离间原本和项羽关系近的英布等南方诸侯王,瓦解项羽的力量;
    3)韩信一路向北,再向东,降服各路诸侯,集聚足够雄厚的决斗资本。
    10,制止分封
    公元前204年冬,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张良授命外出督粮。正是这个时候,刘邦差点采取了一个昏招。
    这天早上,二流谋士郦食其献计说:“昔日商汤伐夏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秦王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之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六国君臣、百姓必皆感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楚人只得敛衽而朝!”
    啥意思?一句话,刻印封王,回复秦末旧六国,则六国君臣、百姓必拥戴刘邦。
    这种话刘邦居然也信,拍手称赞,速命人刻制印玺,使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
    在这关键时候,张良外出归来,拜见刘邦,刘邦还得意地向张良说“围困即日可解”。张良真是有点恼了,说这真是自寻死路:
    第一,商汤灭夏后分封夏后代,是基于可控为前提的,现在你能控制项羽并于必要时致其死地吗?
    第二,周武王分封商纣王的后代,前提是在杀了商纣王后,你现在得到项羽的头颅了吗?
    第三,无论商周,都表彰前朝忠臣比干、箕子等,目的是鞭策本朝臣民,是为本朝臣民树立榜样的,现在是你需要表彰忠贤的时候吗?
    第四,武王散发的粮食钱财都是敌国的积蓄,你现在连粮草都没有,拿什么去救济贫困?
    第五,把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现在鏖战正急,不是自寻死路吗?
    第六,过去马放南山,牛息林荫,是因为天下已太平。现今激战不休,怎能偃武修文?
    第七,如果你把土地都分封给了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谁还跟你刘邦夺天下?
    第八,如果你是六国之后,是向强大的楚国臣服,还是向被围困的你称臣?
    第九,你不认为封土赐爵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励手段,是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你的吗?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还靠什么激励将士从而取得胜利呢?
    1700年之后,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贽情不自禁地赞叹之为“快论”。
    张良可从来没一下子说这么多话过,他被刘邦的这一奇葩策略气昏了。实际上,对于刘邦这般聪明的人,只说最后一两条就够了,立即下令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
    不能不承认,张良已成为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由此也可见,张良也已从“复国梦”中醒来,较之昔日请立韩王,处心积虑地“复韩”的思想,已经飞跃,认识且接受了强秦灭六国的历史洪流趋势。
    
    垓下之战(资料图 图源网络)
    11,穷追项羽
    公元前202年,兵困马乏粮草不济的项羽和刘邦终于坐下来划下了楚河汉界,约定罢兵。
    刘邦这次是想玩真的。但张良说,不能真玩啊,要当做缓兵之计。此时不消灭项羽,待项羽明白过来兵足将广之后,被灭的就是你刘邦了!刘邦觉得很对,遂撕毁协议,起兵再战。
    此时的张良,早已不再是一个不计后果、只图逞一时之快的刺客,也已经不再是那个一心求复韩国的张良。他借刘邦之力,完成了复仇大业。现在,他要继续借助刘邦之力,剔除暴秦留下的最后一丝孽障。
    在评价“张项之争”时,著名历史学者鲍鹏山说:樊哙在鸿门宴上指责项羽是“亡秦之续”,这个狗屠出身的家伙果真是一刀见血。从作风上看,项羽确实是秦的逻辑延续:一样的暴亢,一样的强梁,一样的迷信军事而轻视政治,迷信人力而藐视时势,迷信权力而轻视民心。
    《史记·项羽本纪》以“鸿门宴”为界,明显地分出前后两个不同的部分。鸿门宴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项羽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此前的灭秦,复仇者项羽如狂飙突起、冤鬼索债,几乎是无坚不摧,无敌不克。他指挥倜傥,游刃有余,如火如荼。消灭暴秦,简直如同风扫残云。
    但在鸿门宴后,项羽则处处捉襟见肘,时时被动挨打,心力交瘁。并不是前期的项羽冰雪聪明,后期的项羽愚蠢笨拙,而是他的对手变了!对付名誉扫地恶贯满盈的暴秦,项羽的军事天才绰绰有余;而对付一个貌似弱小实则生机勃勃的刘邦集团,他的政治才干就不敷支出了。张良,这把绵软的剃刀,在剃度了暴秦之后,并没有完成他的历史使命:还有一个同样至刚至强至暴至亢的对手,需要他来解决。
    现在是时候了。
    12,虚抚韩彭
    就在刘邦苦战项羽之时,韩信已羽翼丰满,要求封王了。刘邦当然很生气,但张良认识到,韩信的向背已成为楚汉之战的关键所在,说服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封彭越为梁王,并代表刘邦亲往齐地分封韩信,安抚其心,成功地解决了汉内部的权位矛盾,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应该说,此时封韩信,只是顺水人情,因为刘邦不封,韩信亦可独立称王了。(关注“读史”,回复“刘邦”“项羽”“韩信”查看相关文章)
    对此,东汉苟悦曾有一句极为中肯的评价:“取非其有(指齐地本非刘邦所有)以予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
    稳住韩信后,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兵围项羽于垓下,继而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楚军士气,终于打败项羽,迫其自刎。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结。
    所以,张良虽未效命疆场,可是他所提出的计谋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比攻杀战场的将军高明万倍。在评价“汉初三杰”时,刘邦将张良置于首位:“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宋朝著名文臣真德修亦赞叹说:子房为汉谋臣,虽未尝一日居辅相之位,而其功实为三杰之冠,故高帝首称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