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不慕虚名 有一年,宋璟被调任为广州都督,在任上,宋璟并没有因为外调而灰心,仍专注改善民生,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他。开元四年(716),他被调返京师,任刑部尚书,但广州的百姓并没有忘记他的好,开元六年(718),广州百姓自发捐钱,要为他修建遗爱碑,以纪念他对广州百姓所做的好事。消息传到京师后,宋璟立即求见玄宗皇帝,对玄宗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没什么优异的政绩,现在由于臣的地位显耀,有些阿谀奉承之人要张罗给臣树碑,这种风气一旦开始,各地纷纷仿效,则后患无穷矣!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希望从臣这儿开始,请陛下降敕禁止为臣立碑。”玄宗想了想,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以后,其他各州也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了。 有一些官员,为百姓做了点事情后,巴不得有人替自己树碑立传,而宋璟却恰恰相反,百姓主动为他立碑,他却坚决不同意,放弃了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宋璟的做法,看上去的确有些发傻,但这种“傻气”却是他真性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难得的为人境界。 公正无私处处避嫌 宋璟有个叔叔,叫宋元超,在吏部任职,因为他在洛阳居住,所以与宋璟来往不多。有一年,吏部开始选拔官员,这个宋元超也在候选之列,但宋元超却向吏部提出,说自己是宋璟的叔父,希望能得到关照。 宋璟后来得知了此事,便发文书给吏部说:“宋元超是我同高祖的叔父,由于他定居在洛阳,因而未能经常前去参见。我既不敢因为他是长辈就为之隐瞒,又不愿以私害公。以往他没有提出这层关系,吏部自然可以照章办事,现在他既然已把我们的关系声张出去,那么就必须避嫌了。请不要录用他。”于是,在那次吏部的选拔中,宋元超落选了。 宋元超原本就在吏部工作,而且已在候选人之列,如果不是后来宋璟给吏部发文干预,他被选上的可能性极大;即使他被选上了,也符合正常程序。可是,宋璟为了避免自己的叔父有被照顾的嫌疑、为了使官员的选拔更加公正,却毅然要求不录用自己的叔父,表现出了难得的公正无私的精神。 固守本心保持气节 王毛仲曾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家奴,参与平定韦后、太平公主之乱,李隆基继位为唐玄宗后,封他为大将军,后因诛杀萧至忠等有功,又升为辅国大将军,成为位重权高的禁卫军将领、玄宗皇帝的宠臣。 王毛仲小人得志,因此飞扬跋扈、猖狂到了极点,许多文武官员都争相巴结他,但宋璟讨厌他的为人,从来不讨好他。王毛仲的女儿将要出嫁,玄宗问他还缺什么东西。王毛仲叩头回答道:“臣万事均已齐备,只是没有请到客人。”玄宗问道:“张说、源乾曜这些人难道喊不来吗?”王毛仲回答说:“这些已经请到了。”唐玄宗说:“朕知道你请不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璟。”王毛仲说:“正是。”玄宗笑着说:“朕明天亲自替你请客人。” 第二天,玄宗对宋璟说:“朕的奴才王毛仲为女儿办喜事,你们应当与各位朝廷要员一起去他家贺喜。”直到正午时分,所有的来宾还都不敢动筷子,只等宋璟一人。过了很久,宋璟才到,他先端起酒杯向西行礼拜谢君命,然后未等喝完这一杯酒,便忽然说腹中疼痛难忍而退席回家了。 虽然极其厌恶王毛仲,但因为皇帝发了话,让他到王毛仲家喝喜酒,他不能不给皇帝的面子。但宋璟到了王家以后,却只是举杯“行礼拜谢君命”,然而立即找个理由离开,既表达了对皇帝的尊重,服从了皇命,又保持了自己不与王毛仲同流合污的气节,这既是为人刚直之举,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虚怀若谷谦逊谨慎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璟在宰相任上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玄宗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于是,在一次御宴时,玄宗就拿出一副金筷子、命内臣赐给宋璟,意思是表彰他如筷子一样“耿直刚正”。可是,当内臣将这副金筷子交给宋璟时,宋璟表现得极度不安、十分惶恐,以至于不肯接受这副金筷子。玄宗见状,深为感动,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宋璟这才受宠若惊地接过了这副金筷子。 许多官员做出点成绩来,就居功自傲、以为自己了不得,于是处处以有功之臣自居。但宋璟却恰恰相反,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为国为民做出了那么多贡献,却如此谦逊,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