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因为太耿直 永乐大臣陈祚被贬武当山当农民(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温明 参加讨论

    回到中央之后 却再次被贬
    明宣宗宣德时,陈祚终于回到京师,却因劝皇帝学习再次被贬。
    明宣宗宣德二年,命宪臣即均州群试之,祚策第一。试吏部,复第一。陈祚在太和山深得道家三昧,善处逆境,困难时仍旧发奋读书,蓄势待发,果然在时势发生变化后一飞冲天。遂擢御史,巡按福建。福建方面大吏多被弹击,禁止和买(明清两代﹐和买称为“采办”﹐虽有不许扰民的规定﹐但官吏仍向商民勒索。)闽人德之。也就是说,福建官吏用“和买”的形式向老百姓强征财物,陈祚作为御史,弹劾不法官员,明令禁止“和买”。还上奏白塔河上通邵伯湖,下注大江,苏、松舟楫,多从往来,浅狭湮塞,请开浚。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转漕果便。寻出按江西。如此看来,陈祚不仅一身正气,刚直不阿,也颇有行政管理能力。
    
    朱瞻基书画(资料图:图源网络)
    当时天下承平,宣宗帝朱瞻基颇事游猎玩好,他是一位画家,今天还有他的传世之作,也爱玩蟋蟀,就是老百姓说得蛐蛐,中学课本选文《促织》侧面反映了这件事。
    陈祚驰疏劝勤圣学。其略曰:“帝王之学先明理,明理在读书。陛下虽有圣德,而经筵未甚兴举,讲学未有程度,圣贤精微,古今治乱,岂能周知洞晰?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圣贤格言,无不毕载。愿于听政之暇,命儒臣讲说,非有大故,无得间断。使知古今若何而治,政事若何而得。必能开广聪明,增光德业。而邪佞之以奇巧荡圣心者自见疏远,天下人民受福无穷矣。”这道奏疏等于说皇帝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明宣宗见疏大怒曰:“竖儒谓朕未读《大学》耶!薄朕至此,不可不诛。”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有句俗语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在皇帝身旁侍候的学士陈循赶忙跪下磕头说:“俗士处远,不知上无书不读也。”明史载: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 皇帝意稍解。下祚狱,逮其家人十余口,隔别禁系者五年,其父竟瘐死。其时,刑部主事郭循谏拓西内皇城修离宫,逮入面诘之。循抗辩不屈,亦下狱。
    再回太和山
    那位在“土木堡之变”中曾被俘虏,后在“南门之变”中再度登基的明英宗上台后,陈祚与郭循皆得释复官。
    
    均州太和山(资料图:图源网络)
    陈祚再按湖广。以奏辽王贵烚罪有所隐,与巡抚侍郎吴政逮至京,下狱。寻赦出。时大太监王振用事,法务严峻,陈祚上言:“乃者法司论狱,多违定律。如侍郎吴玺误举主事吴軏,宜坐贡举非其人律,乃坐以奏事有规避律斩。及軏自经死,狱官狱卒罪应递减,乃援不应为重罪,概杖之。一事如此,余可推矣。天时不顺,灾沴数见,未必非此。”明英宗朱祁镇认为言之有理,以其章示法司。寻改南京,迁福建按察使佥事。有威惠,神祠不载祀典者悉撤去。久之,以疾归,卒。
    结语
    《明史》评价说,陈祚天资严毅,虽子弟罕接其言笑,独重里人邢量。量博学士,隐于卜,敝屋数椽,或竟日不举火。祚数挟册就质疑,往往至暮。当时的人认为陈祚生性严肃刚毅,不苟言笑,但酷爱学习。 (编辑:云真)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温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