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沧桑古北岳 不做大哥好多年(3)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燕赵都市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昔日古北岳 道教小洞天
    古北岳恒山自然风光奇特,具有山下石奇,山上林奇,山巅庙奇的立体景观;古北岳又是一座道教圣地,现存有庙宇十几座。
    古北岳有数以百计的天然景观,北沟山泉汩汩,溪水瀑布巧点其中。南端阴云雾罩的绝壁上,有一眼黄龙洞,洞中碧水常年不断,盛夏冰凉刺骨。此外,还有72眼天井隐藏在悬崖峭壁中,顶峰南侧有数百亩的开阔地,碧草如毯,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犹如仙境。每逢冬春,山顶积雪数日不化,“恒山积雪”为唐县古八景之一。
    
    古北岳 好风光
    古北岳是中国道教的圣地。《道教神仙》载,茅盈于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恒山修道,时年18岁。遇王君拜为师,授“至真上道”,行“服饵调神”之法,边修道边采药,为民治病。曾访名山洞府,川于龟山遇西王母,授其“玉佩金铛”之道,“太极虚真”之经,遂归恒山北谷。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返家,时年49岁。南朝梁陶弘景创道教茅山派,以茅盈兄弟三人道成后,至茅山掌教而命名,奉茅盈兄弟为茅山派祖师爷。
    《中国道教》卷四载,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是道士修行的理想之地。《云笈七签·三十六洞天》称恒山为三十六洞天的第五洞天,曰总玄洞天,在河北曲阳。名道士司马承祯《上清天宫府图经·三十六小洞天》谓“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西汉)真人郑子真治之。”《畿辅通志》载,北魏北天师道祖师寇谦之的弟子李皎,至恒山修道,年90颜如少童。
    
    北岳庙
    名道士葛洪《枕中记》称,恒山为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岳茂丘。巅名天峰,岭下建北岳观,峰上建后土祠镇之。北岳观前风似虎吼,名虎风口,得一庵在虎风口上。道教《福地记》载,有太元云泉,上建龙泉观,观东有果老岭(张果老修道处),观北峰之顶,有琴棋台,会仙府在琴棋台下,又东北有白云堂。初入山有道名步云路,行数里有翠云亭,上亭坡名望仙岭,东半崖有集仙洞,西面有德真洞、还元洞、白龙洞等,西北有金龙洞(龙王庙,称总真观),洞外有寺。《枕中记》所记北岳观,郦道元《水经注》称恒山下庙,此处旧有下阶神殿,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晋、魏改有东西二庙(东庙即今曲阳城之北岳庙,西庙即阜平台峪之北岳观),庙前碑阙、坛场相列。东汉光和四年(181年)恒山下庙碑刻有常山相冯巡之讳名。《畿辅通志·金石》称古恒山北岳观为西汉所建。
    《旧唐书》载,张果(八仙之一张果老)者,不知何许人也,(武)则天遣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后人复见之,往来恒州山中。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恒州刺史韦济以状闻,又遣中书舍人徐峤赉玺书以邀迎之,果随峤至东都(洛阳)。后恳辞归山,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乃入恒山。金大定时期(1161—1189年),陈真人,字道益,住持葛公山清虚观。大定九年(1169年)于恒山建渊静观。建于金元碑刻者,有恒山各宫观提点道士多人。如蒙古宪宗时任真君观提点的杜志寥,于宪宗二年(1252年)至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建真君观。元英宗(1321——1323年)、泰定帝(1324——1328年)间,孙道微、赵道祥、彭正忠任北岳庙住持、提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