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道德经与人生》|心要守静至虚 才能领悟真空妙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方崇阳 参加讨论

    文/方崇阳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朝三暮四
    《列子·黄帝》中有一则朝三暮四的故事,宋国有个老先生非常喜爱猴子,也善于养猴,,了解猴子的心意,在家里养了一大群猴子。这些猴子呢,也很机灵,也和这个老先生非常亲密,也能理解老先生的指示和意思。这个老先生为了养好这些猴子,将自己家的口粮都节省下来,以喂养这些猴子,能够让它们饱食。就这样,老先生家为了养猴,有些入不敷出,没有办法,老先生决定限制这些猴子的食物。但是,老先生又担心这群猴子因为减食后,不再听自己的话,不能够被自己驯服,于是想了个办法来处理这件事。
    
    皮影《朝三暮四》(资料图)
    有一天,这位老先生先对这群猴子说:“从今天起,给你们的果实,只能早上三斤,而晚上可以有四斤,这样够不?”这群猴子一听,都火冒,都站起来表示抗议,龇牙咧嘴,表示不满。过一会,老先生说了,“好好好,这样给你们分配果实吧!早上给你们多吃点,四斤果实,晚上给你们三斤吧,这样够了吧?”这些猴子一听,早上有四斤了,都很开心,都觉得占了便宜,于是,比原来还要亲昵这老先生了。
    这些猴子的智慧只是看到早上多出来一斤果实,这个眼前利益,自以为还占了便宜。他们却没有知道,他们的果实已经被老先生消减。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河伯观海的故事,秋天到了,雨水、大大小小的河流、溪流都汇聚到了黄河里,气势澎湃汹涌,场面壮观激荡,如万马奔腾,如虎啸龙吟。于是,河伯很高兴,很骄傲,很自我满足,认为天下再美,也美不过这场面,这气势了。
    河伯带着洋洋得意,顺流东下,一直来到了北海。往东瞭望,无边无际,海天融为一色,渺渺茫茫,虚尽空灵之感顿时袭来,河伯慢慢忘了自我,洋洋得意的表情,开始变得深沉,回过神来感叹道,“俗语说:‘听闻大道一百遍,还是自己的道理最正确(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说的就是我如此的无知啊!”
    北海这个时候慢悠悠地过来,宁静地微笑,融化了河伯的忧郁,“今天,你从迢迢千里来观海,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我可以和你说大道了。”
    河伯来到大海,深刻领悟了自己曾经的渺小无知,慢慢将自我化去,这个时候,北海就真正开始传道给了河伯。
    看清自己才是上智
    《道德经》第71章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大道微妙玄奥,非至虚,无以受道;非至静,无以悟道。自我执着于自己有限的智慧和思维,还自以为自己全知全能,这即是生命本质无法参透的大问题;给自己清晰定位了,知道自己渺小无知了,自我执着之心,慢慢没有了,这就可以开始领悟生命意义的归宿了。
    人的内心,清静空灵,才能在虚空处,融合真空妙相之道;人的内心,装了有限短暂的名、闻、利、养,不能纯一,妙道也就无处可放。
    
    要学会认识自己(资料图)
    在社会交往中,能够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定位自己,知道自己不足、知道自己渺小、知道自己有许多无知,就会谦虚、低调、恭敬,就不会生傲慢,就不会生自满,就不会固步自封,大家就会接受他,大家就会信任他,大家就会尊敬他,大家就会拥护他。
    在社会交往中,不仅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反而为了彰显自我,过度表现自我,满足膨胀的自我,将不会的说成会的,将不能的说成能的,结果,话又说满了,事又办不成,辜负了他人的信任,辜负了他人的尊重,辜负了他人的认可,大家就会远离他。(编辑:忆慈)
    方崇阳道长简介:无锡市道协副秘书长,周铁城隍庙住持。江苏无锡人,2008年至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2011年至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2010年荣获全国“崂山论道”玄门讲经二等奖。
    (本文由腾讯道学授权发布,文:方崇阳,选编自方崇阳道长著《道德经与人生》,文汇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