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黄帝阴符经》义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道学网 连镇标 参加讨论

    《阴符说》,全称《黄帝阴符经》,旧题黄帝撰。它是一部被历代道士奉为早晚诵习的主要道教经书,与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同列。
    然而,《阴符经》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在学术界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阴符经》一书被冠以“黄帝”之名,且蕴含宏博而精深的哲理,它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为之作注作疏的文人学士层出不穷。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阴符经》注本,已有39家。明《正统道藏》收入的《阴符经》注本有20多种。据有人粗略统计,迄清代《阴符经》注家已逾百家,各种注疏著作亦不下一百种,仅次于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注本。
    被明《正统道藏》收入洞真部本文类有《黄帝阴符经》一卷,洞真部玉诀类有:题名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注《黄帝阴符经集注》一卷;夏元鼎撰《黄帝阴符经讲义》三卷,《图说》一卷;李筌疏《黄帝阴符经疏》三卷;赤松子、张良、葛玄、许逊、钟离权、吕岩、施肩吾、崔明公、刘玄英、曹道冲注《黄帝阴符经集解》三卷;张果注《黄帝阴符经注》一卷;蹇昌辰解《黄帝阴符经解》一卷;任照一注《黄帝阴符经注解》一卷;黄居真注《黄帝阴符经注》一卷;沈亚夫注《黄帝阴符经注》一卷;蔡氏注《黄帝阴符经注》一卷;萧真宰解义《黄帝阴符经解义》一卷;轩辕黄帝制《阴符经三皇玉诀》三卷;胥元一注《黄帝阴符经心法》三卷;唐淳注《黄帝阴符经注》三卷;刘处玄注《黄帝阴符经注》一卷;侯善渊注《黄帝阴符经注》一卷;邹注《黄帝阴符经注解》一卷;俞琰解《黄帝阴符经注》一卷;王道渊注《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三卷;袁淑真集解《黄帝阴符经集解》三卷;楼防撰《黄帝阴符经集注》,朱熹《阴符经考异》。
    必须指出,在上述诸多注本中,个别注家显然是后人伪托。如题名“轩辕黄帝”制的《阴符经三皇玉诀》三卷,无疑是后世好事者托名之作。又如《黄帝阴符经集注》一书,汇集了上自商代伊尹、周代姜太公、春秋范蠡、战国鬼谷子、汉代张良、三国蜀诸葛亮,下迄唐中叶李筌等7家注解,其中有些注家在历代史书本传中并不见载其与《阴符经》有丝毫的关联,很显然是唐人的假托。同样地,赤松子等十家注《黄帝阴符经集解》也存在着这个问题。赤松子,乃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据《列仙传》载,赤松子,神农时雨师。能入火不焚,入水不溺,炎帝少女追之,俱得仙去。赤松子既是神仙之类的人物,也就根本不存在着注解《阴符经》的事情。而后人之所以屡屡假托“伊尹”、“赤松子”等人的名字,无非是藉他们的权威或神威,来抬高其《阴符经》注本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以扩大其在社会上的流传及其影响。当然,这些托名的注本也并非没有价值,它们毕竟是当时学者研读《阴符经》的心得,且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学术思想发展的动态。
    我们还必须看到,上述《阴符经》注家的身份不同,思想信仰亦迥异,在他们当中,有活跃在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也有蛰居在穷乡僻壤的士子平民;有学富五车、卓有成就的儒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也有虔诚的道教徒、佛教徒。他们从各自的思想信仰、学术观点来诠释、解读《阴符经》这部古老的经典,赋予其全新的意义,焕发其青春,使之在历史长河中五彩斑谰,永不褪色。
    流传到今天的《阴符经》注本,较为著名的有唐李筌疏《黄帝阴符经疏》、假托伊尹、太公等7家注《黄帝阴符经集注》、张果注《黄帝阴符经注》、宋夏元鼎撰《黄帝阴符经讲义》、朱熹撰《阴符经考异》、元道士王道渊注《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等。这些注本学术价值高,至今仍是人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阴符经》一书,在唐代就流行两种版本。一种是300字本,一种是400字本。300字本,世以李筌疏《黄帝阴符经疏》为代表。一般人认为,是书经文起自“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迄止“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字数300字。其据是李筌在是书第一章的注中谓“此神仙抱一演道章上一百五言”,在第二章注中谓“此富国安人演法章中九十二言”,在第三章注中谓“下有强兵战胜之术也,下章一百三言”,合计300字。然据笔者计算,是书第一章实则有120字,第二章实则有95字,第三章实则有104字,合计319字。同时,笔者也注意到,李筌疏《黄帝阴符经疏》在所录经文“我以时物文理哲”之后,还收入一段经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不可为,因以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枢诡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并注云:“此七十言(实则83字),理尽不疏也。”故李筌注本所录《阴符经》经文,实则402字。
    至于400字本,世以唐张果注《黄帝阴符经注》为代表。与上述李筌注本相较,其收录的经文多了31字,实则433字,即在经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之后,多了“人以虞愚,我以不愚。圣人以其期圣,我以不期其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在经文“是故圣人知自然之”后多了一“道”字。
    这两种版本的经文除了其字数有多寡之别外,个别文字也有差异。如,李筌本“神枢诡藏”,张果本作“神机鬼藏”。这两种版本的篇章结构也不同。李筌本把经文分为三卷三章,各冠以篇名。上卷第一章名为“神仙抱一演道章”,自开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起,迄“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止。中卷第二章名为“富国安人演法章”,自“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起,迄“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能见,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止。下卷第三章名为“强兵战胜演术章”,自“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起,迄“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止。而张果本仅作一卷,也不分篇章。自唐中叶后《阴符经》的诸家注本,在收录经文上,或取三百字本(即经文止于“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句),或取四百字本(即在“我以时物文理哲”句后,多了“人以虞愚,我以不愚”至“昭昭乎进乎象矣”等一百多字);在篇章结构上,或分卷分章(篇),每章冠以篇名;或分卷分章(篇),但只署上、中、下篇,而不署篇名;或分卷不分章,或分章不分卷,或章名与李筌本异。而自宋后问世的《阴符经》注本多取四百字本,其文字亦多有差异。如宋夏元鼎《黄帝阴符经讲义》所录经文有434字(比李筌本多32字),与张果本经文相较,其个别文字也稍有出入。
    勿庸说,在上述诸多唐宋注本中,最具版本价值的就是李筌本与张果本。李筌注《阴符经疏》素被认为是现存最早、最具权威的《阴符经》注本,今天学术界亦多以李筌本作为研读《阴符经》的蓝本。然也有学者对《阴符经疏》的注者为李筌提出了质疑。今人朱越利认为:《黄帝阴符经疏》“误题李筌疏。刘师培《读道藏记》考证此本实为后人取袁淑真疏附李筌注。按此本注疏与所谓《黄帝阴符经集解》同,知皆为宋袁淑真所撰。注疏分列,较《黄帝阴符经集解》清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1]若此,实乃学术界一大憾事。我们要查寻李筌注,惟有从题名“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注的《黄帝阴符经集注》入手了。而张果《黄帝阴符经注》,《道藏精华录提要》则予以高度评价,称它是“唐以前难得见之善本。”
    至于《阴符经》这部书的要旨、性质,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讲兵家制胜之权谋,或以为是讲帝王御世之术,或以为是讲道家养生之道,或以为是讲道教炼养之法,或以为是讲术家占卜劾鬼之术,或以为是讲纵横家游说诸侯、股掌人群之策,或以为是讲儒家性理之说,或以为是讲佛家之禅理……而历代注家由于其身分、学养不同,纷纷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来解读《阴符经》,使得这部古籍的要旨愈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2]正如明吕坤在《注刻阴符经题辞》中所云:“是书(指《阴符经》)也,譬江河之水,惟人所挹;其挹也惟人所用。经深矣,而解之者又深,则道愈晦。”可谓一语中的。
      笔者以为,要正确判断一部流传久长、影响深远的古籍之要旨,既要参考历代注家之解读,又不能一味盲目信从;惟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从文本出发,在深入研读《阴符经》原著的基础上,才能发掘其意蕴,才能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故笔者从尊重文本的角度出发,经过一番揣摩,认为《阴符经》既非一部纯粹的兵书,也非一部专讲帝王之术的书,也非一部专讲道家道教修炼之书,更非一部专讲儒家性理或佛家禅理之书,而是一部充满哲理之书。著名道教学家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对《阴符经》这书部的主旨作了很好的说明,兹引用如下,作为本“义说”前言的概括:
    “我们认为,这是一部有较多道家色彩的哲理书。其主旨是以老庄的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思想为基点,尊重阐发天道(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指出人的思想和行为只有与之相暗合(阴符),所作事业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违背它,就必然遭致失败。”[3]
    注释:
    [1] 朱越利:《道藏分类解题》第30页,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2] 唐宋诸多《阴符经》注本,都体现了注家各自的学术观点,它们分别属于儒家、道家、道教、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医家等。据朱越利考证,题“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注”《黄帝阴符经集注》,皆阐发道家守静知机之术;宋蹇昌辰解《黄帝阴符经解》,发挥道家思想。宋蔡望注《黄帝阴符经注》、萧真宰撰《黄帝阴符经解义》,皆发挥儒家思想。宋朱熹注《黄帝阴符经注解》、胥元一撰《黄帝阴符经心法》,皆发挥宋理学思想。宋袁淑真注疏《黄帝阴符经集解》,述儒家治国思想,兼融道家道教养生之道。元俞琰撰《黄帝阴符经注》,儒道相参。详见《道藏分类解题》第29——31页。又,历代史书艺文志(或经籍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类,而《黄帝阴符经》入道家类。《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筌所传《阴符玄义》一卷,列于道家。宋夏元鼎撰《阴符经讲义》,以丹法释其旨,属道教。
    [3]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