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墨子》的思维语言艺术(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谈辩文学:理趣性和功利性
    《墨子》是谈辩文学。《非命中》载墨子说:“凡出言谈,为文学之道也,则不可不先立仪法。若言而无仪,譬由立朝夕于运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诚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非命上》称“三表”。“法”、“表”,指法则、标准、方法。“三法”、“三表”,即三种法则、标准和方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在中国哲学和文学史上,墨子第一个明确系统提出文学创作批评的标准:历史经验,人民现实经验,突出人民性、人文性和民主性。三表法反映了《墨子》语言理趣性和功利性的统一。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形式,塑造形象,表达思想,反映现实,影响大众。墨子所谓“人民之利”,指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
    文学的功利价值,突出体现在褒贬兼备,美刺兼用。《非儒》刻画贱儒的迂腐形象:“是若人乞,鼸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夫夏乞麦禾,五谷既收,大丧是随。子孙皆从,得厌饮食。毕治数丧,足以至矣。因人之家以为翠,恃人之野以为尊。富人有丧,乃大悦喜曰:‘此衣食之端也!’”这一形象塑造,包含辛辣讽刺,寥寥数笔,入木三分,跟墨子师徒的高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议论文以理服人,文学作品以情感人。《墨子》是议论文体,逻辑论证兼带感情,有深刻哲理、抽象理论,又有具体形象、浓郁情趣。《非攻(下)》描写侵略行为:“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将必皆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卒伍,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曰:‘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桡(落伍败北)乎哉?罪死无赦!’以惮其众。”通过对侵略者言行的描写,表现鲜明爱憎,深刻感人。
    陈柱《墨学十论·墨子之文学》,把《墨子》文体细分为七类,指出其各自语言艺术特色:“论说体文颇华丽;演讲体文最平实;经体、传体最奇奥;序体最严整;记体亦简洁。”颇为恰切。《墨子》锤炼语词,选择句式,讲究修辞,运用辞格等思维语言艺术成就,值得借鉴传承。
    (作者:杨文 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