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修养。所有这些道德、品质都不是先天的,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修养才能做到,修身是中国儒家最重要的事情。人是可以也应当通过不断学习、修养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本身都差不多,但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就是修养的不同。 我建议大家好好读《论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学做人。在明确了目标后,要把从《论语》中学习到的东西用在自己身上。朱熹在《四书集注?Ρ论语集注》里有个"序",中间有一条引用二程关于读《论语》的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也就是说学《论语》有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学了要用,要改变自己。(文/钱逊)(采访本刊记者张顺平,整理、摄影本刊实习记者秦赞) 钱逊,193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82年后转攻中国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1982年至1985年任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主任,1985年至1994年任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至1999年任所长。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及论文若干篇。(来源:人民日报-《大地》杂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