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昨日报道:从11月5日起,北大将对进入教学楼的人员抽查学生证件,没有证件的将被劝离教学楼。据北大有关负责人称,查验证件不是针对本校同学,而是为了堵住那些挤占北大教学资源的个别社会闲散人员。 我们处在一个开放和包容正日益占据社会价值制高点的时代,大学——特别是北大这样的百年名校——一直被包裹在“耶鲁无围墙”等浪漫故事和人们的种种美好寄望之中。毫无疑问,“抽查学生证”这种生硬的举措与人们心目中大学应有的开放性格格不入。 冷静地分析北大抽查学生证的本意,校方的初衷不过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北大在特定时间(上午8时至8时20分)抽查学生证,劝退非北大学生,旨在防止其他社会人员影响课堂教学。这种做法自然给北大的开放性打了折扣,但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大学再开放也是有限度的。 现代大学背负着太多美好的希望,社会为其附加了很多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作为一种特定的组织,其最基本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充分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虽然大学的服务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本校的学生应当是大学最为首要的服务对象。特别是在大学教育全面收费的今天,学生已经为上大学支付了不菲的成本,大学更应该保证教育资源的供应不打折扣。 大学向社会开放课堂,是值得称道的;但“搭便车”现象的日积月累,必然导致教育资源的需求拥挤和供给不足——在不少大学,由于旁听生队伍的日渐庞大,本校的学生上课和自习时反而找不到座位。 然而,大学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绝对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学教育资源不同于国防之类的纯粹公共物品,而是每增加一个使用者都会造成其他使用者效用的递减。现代的大学当然应该是开放性的。现实中,我们的大学正通过各种经营性活动参与市场,或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回馈社会,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愿意紧闭大门。但是,大学毕竟只是一所特定的学校,开放必须是有限的——大学固然可以向社会敞开大门,但无论这种“开放”举动如何品质高尚,都不应该背离为学生服务这一基本组织宗旨,不应该损害为学生提供充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首要职责。 北大抽查学生证的做法是否得当,取决于外来人员是否真的妨碍北大学生获得充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需要严谨细致的调查方能获得答案。不过,如果坚持开放性的代价是本校的学生无法享有应得的教育资源,那么这种“开放”毫无疑问是舍本求末的不智之举。(羽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