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让北大三角地保持原貌更有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北大“三角地”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模糊难辨,查遍相关资料,也未考证清楚确切的时间起源。但是这一块简陋的空地,却成为几十年来北大的重要公共空间,无数北大学生在这里发表观点,交流信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激动人心的口号就是从这里喊出来的。三角地成了北大校园文化的一个符号。
    可是这一切已经悄然改变。昨日媒体报道,日前,北大三角地的信息栏已被拆除,据北大相关负责人称,拆除三角地的信息栏是因为上面充斥着各种商业广告与招租信息,与北大环境不符,而且还认为,如今北大的信息交流已经转移到网络上去,所以三角地的信息交流意义已经乏善可陈。
    这样的理由自然立之无据,北大三角地作为一个交流的公共空间,本身只是一个平台,并不能够保证其中的内容质量,关键之处在于学校对这样一个平台的宽容度与北大学生的参与度。学校以三角地信息内容不佳为名,拆除三角地,就如同一份严肃报纸突然登载了商业广告就要将之封杀一般,没有道理。它虽然不过是几块铁制宣传板,从使用价值上可能不如电子等技术手段的现代传播工具高效,但是它所蕴涵的巨大的历史寓意,已经使其具有了某种文物的价值。
    北大在一教竖着“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石碑,而三角地则是一块永恒的无字碑,铭刻着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心怀天下的豪情,铭刻着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追求。包括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的一代代优秀毕业生,他们未名湖畔的沉吟、南门宿舍里的辩论,思想的火花最终汇聚在三角地。这样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大学的灵魂的象征,从历史的意义上说,也是中国走向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但这样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质,如今显然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在相关对三角地被拆的报道中,北大学生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三角地已经过时,应该加以整顿;另外一派则坚持认为三角地是信息交流之地,必须延续兼容并蓄之精神。
    毋庸讳言,对于北大精神的理解与坚持,在很多人开始以功利角度理解历史的时代,人们会有着不同的看法。单就拆三角地,决策者事实上省略了应该有的征求意见程序。公开的讨论,本是校园文化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可是我们却忘记了继承和发扬。只有对自己的历史保持珍惜,才能对公共问题存留几许超越的精神。
    三角地曾经代表着包容、平等、开放的精神,在处理三角地问题上应秉承这种精神,三角地是否影响了校园环境,是否需要控制商业信息过多的情况,拆与不拆,如何拆,都可以通过公开讨论,反映并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获得认同。
    谈起北大,总会联想起蔡元培,“兼容并包”曾让北大成为一个思潮竞争并存的活跃之地。今天,宽容和批判精神在北大如何得以继承,其实是人们最值得珍惜的,也是人们最想看到的。
    作者:方维民(北京 学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