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与考古人聊天

http://www.newdu.com 2018-02-02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顾春    华东新闻    (责任编辑:admin)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是本次下孙遗址考古队队长,从2001年发掘跨湖桥遗址开始,一直由他主持萧山湘湖地带的考古工作。蒋乐平1985年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在省考古队工作至今。对于他近20年考古生涯的艰苦,记者在本次采访中就深有体会。
    采访当日,萧山正下着瓢泼大雨。乡下这个叫“窑里坞”的地方很偏,当地出租车司机也找了很久。考古队员住的小楼是向当地居民租的,每月600元,两层。楼下用来吃饭、活动;二楼一个通间,摆着队员们的钢丝床,靠窗一张小绘图桌。记者想给这个房间拍照,蒋乐平说:别拍,太乱。
    蒋乐平以外还有5位队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杨卫、夏朝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刘君幸,洛阳考古二队的陈文超,萧山博物馆的王兴海。这次发掘是萧山市政府出资的,共15万元;去年11月20日开工,今年1月11日完工。由于浙江省考古人手比较紧缺,他们就从外省考古所借了两个人。
    也许是由于长期在野外和古墓遗址打交道,他们都说话不多,脸上隐约可见风霜之色。这次租的这幢简陋的小楼,算是条件最好的一个,还单门独户呢。
    近年来基建项目多,一些工程下经常会发现遗址,这就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次的下孙遗址,就是配合水渠进行的发掘项目。对于这些基建中遇到的古遗址、古墓葬的保护问题,蒋乐平说,一般进行抢救性发掘,但如果确有保护价值,工程就得改道。毕竟地下的东西太多了,如果全部都留下来,就没法搞建设了。
    考古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在文物出土的一刹那,给考古人的那种成就感难以形容。不管有多大的发现,都没有什么特殊奖励。考古者看重的,是掌握第一手资料,得到社会的承认。
    考古这个职业既冷又热。说冷,是大多数人对它并不真正了解。说它热,是因为近年来在媒体的持续宣传渲染之下,考古发现经常成为人们关注的东西。这也是社会变迁的一个象征吧。
    他自己的经历就体现了这种变迁:1985年毕业,当时分配到研究所,工资最初每月56元,后来加到64元,还算不错,当时的项目很少。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几年,是考古队伍最动摇的阶段。经济大潮席卷一切,考古队的清贫和艰苦凸现了出来,许多年轻人离开了考古队。现在算是工作的好时期,一些离队的人又回来了。
    下一个大的项目是浙江浦江地区的一个遗址。从初步情况看,也许能把浙江的文明史再往前推。蒋说:也许能上推到万年。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