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赋《诗》:“德”与“礼”的双重言说

    2017-11-23

        翻阅有关春秋时代的典籍,各类文本中被反复征引的典籍中,频率最高的是《诗经》。     对春秋时代社会经验的记录,最重要的典籍是《左传》和《国语》。从史料看,春秋...

  • 面对权力、金钱、学术“通吃现象” 如何重建高校科研学术秩序

    2017-11-23

    CFP 编者按     当几个大牌教授的科研经费腐败问题被披露之后,科研经费使用及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就被端到了公众的面前。其实,科研体制改革早已开始酝酿,一些重大科研计划正...

  • 历史透视:开罗会议与《开罗宣言》

    2017-11-23

    1945年,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并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 《开罗宣言》影印本     自1941年以来,美英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举行过六次会议,英苏之间举行过一次首脑会议...

  • 史海钩沉:晚清士大夫与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不同回应

    2017-11-23

        早在19世纪70年代,达尔文的名字和西方自然进化论的观点就已经被介绍到中国,但这种介绍还是零星和不全面的。甲午战争之后,严复系统译介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并...

  • 南京大屠杀纪念:国家公祭的价值解读

    2017-11-23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暴行 制造南京大屠杀战犯接受审判 新华社发     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

  • 莫砺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意生存

    2017-11-23

         在中华先民的生活中,对诗意的追求是最显著的民族特征之一。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诗言志”首见于《尚书·尧典》,虽说它不一定...

  • 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与祀天之礼的起源

    2017-11-2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礼制系统中,尤以历代王者主持的祀天之礼最为庄严虔敬,所谓“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商周之际,天有“昊天上帝”“...

  • 真相难觅:《赵氏孤儿》背后的历史重构

    2017-11-23

        一     曾为中共第二号人物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饱受折磨、命悬一线的生命最后时刻,据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在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对他当时的心情和祈...

  • 论衡学苑:从儒学认识今人精神历史来由

    2017-11-23

    习近平同志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

  • 艺坛论道:科学对待中国画的文化传统

    2017-11-23

    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传承至今,经过了不同时代的砥砺与淘洗,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求新求变,成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