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房伟|先秦儒家的教育观

    2023-04-06

    历史上,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理念及其实践对于此后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

  •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2023-04-06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图谱中的身份证和识别码,它鲜明地投射出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流淌着亘古亘今的精神血脉。深入理解中华...

  • 吴佩林|清代衍圣公爵位承袭考

    2023-04-06

    摘要: 有清一代,共有十一位孔子嫡裔承袭衍圣公爵位且实际任职。清代衍圣公爵位的承袭皆 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且上一任衍圣公故后,下一任及时继任,这确保了衍圣公府的正常运...

  • 玉文化与大同之道

    2023-04-06

    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玉文化的主要载体。大同之道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种政治理想,更是我们世世代代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其最初的含义是人与天地万物的融洽和...

  • 厚德载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理念

    2023-04-06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大象传》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周易》中,坤卦是大地的象征,地势顺承天道,君子应取法于大地生育、包容和承载万物的宽厚美德,从而修养自...

  • 《诗经》是一部怎样的书?

    2023-04-06

    《尚书》中写道: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动人之处,是因为其发自心声。诗歌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山野樵夫、普通士卒吟唱的民间歌谣饱含真情,同样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万物之始...

  • 李华:中华文化发展与孔老地位变迁——兼与方勇先生商榷

    2023-04-06

    2022年12月24日《光明日报》刊发了方勇先生的鸿论《六论“新子学”》,文章从孔老地位问题入手,指出应平置“孔老”,重视老子在子学时代的开端地位,并由此展开对中华文化格局...

  • 李景林:“家”与哲学——中国哲学“家”的意象及其形上学义蕴

    2023-04-06

    中国哲学是一种基于“家”的哲学,而非一种关于“家”的“家哲学”。“家”是作为个体的人所从出之处;天地自然,是人类所从出之处。人之知、思既使人走出“家”的浑然一体,...

  • 林安梧:孔子为何被海峡两岸共同纪念?

    2023-04-06

    清明节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传统节日。 每年,两岸各地孔庙都举行祭孔仪式,追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祭孔仪式也成为两岸同胞密切感情、增进共识的重要...

  • 舒大刚 宋立林:厚植传统文化根脉,培养儒学高等人才——舒大刚教授访谈录

    2023-04-06

    宋立林:舒教授,您好!自2020年起,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国内著名高校,创新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开展研究生教育,旨在发挥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