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考察《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与《汉书董仲舒传》的不同记载与其本义入手,认为正谊明道是董仲舒针对诸侯王咨询越国三仁问题的答复,其本义是董仲舒关于...
作者:甘祥满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自从它诞生以来,就不断有硕学鸿儒为之作注,从而出现了诸如郑玄的《论语注》、何晏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邢昺...
作者:陈洪杏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本文试图通过对生、亲、爱、仁诸范畴之间的微妙关系的揭示,来探讨孔子是如何赋予仁以独属于儒家的意义的。 一、仁的最初意味:生 仁最...
摘 要:以三统、三正的循环论,论定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之形而上学的天道观与历史观,是错误的。董子的社会历史哲学是继乱世者其道变的不断更化的历史观;一切论定董仲舒的...
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一些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儒家从基于血缘亲情的人伦关系出发,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
摘 要: 对董仲舒的研究应从对他整合、继承、研究、注解儒学经典的历史哲学成果入手,体察其中心命题。董仲舒的思想不完全依赖汉代政治事实而定,其另有儒学及诸子之学所本。...
作者:张汝伦 一 牟宗三在《政道与治道》一书中说,中国古代只有治道而无政道。(牟宗三,第1页)他对政道的定义是:政治上相应政权之为形式的实有、定常的实有,而使其真成为一...
编者语:为深刻领悟习近平主席于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简称924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华文化教化之道,让当...
作者:黄开国 一种与现实完全冲突的理想,在与现实相联系时,必然会引发出以其理想为坐标,而对现实的批判。《公羊传》以文王之正为理想,面对《春秋》所载不合于文王之正的各...
中国传统学问体系以治道为中心而类分经史子集四部,然四部知识的性质不是相对而不相关的,乃是相类而相通的。如《汉书艺文志》把史书附属于《春秋》类,模糊了经与史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