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广友 船山身处国族遭受重大厄运的明清之际,此一艰难处境正如困卦的情形相似。困,从卦象上看,九二之阳被初、三之阴所困,九四、九五被三、上所困,所以船山说刚为柔掩,...
滕复 内容提要:马一浮哲学和学术思想的特点,是以儒家的易简思想为核心,主张以佛证儒、以儒融佛,以及对宋明儒学的程朱和陆王的理学与心学之间的矛盾提出调停之说。马一浮在...
杨国荣 本文对冯友兰新理学关于存在与境界的思想作了阐发,指出:冯友兰用纯形式的逻辑分析与逻辑构造的方法所推绎出的真际本体,在逻辑上先于实际的世界,并相应地先于人的存...
徐明德 心灵哲学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学问。上古儒学中的心性之学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心灵哲学。当其流传至宋明间,派生出来的心学,实是心性之学的逻辑发展。这种心性之学,是...
作者:傅小凡 刘宗周是明末著名的儒学大师,蕺山学派的创立者。他的自我观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特别强调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意志品格,并为自我意志寻求永恒的本体论依据。但他主张...
蒋玉智 牟宗三的易学研究可分为早期和中后期两个大的阶段,出版于1935年的《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元学及道德哲学》(以下简称《易哲学》),是其早期的易学研究成果,阐发了他那时...
李承贵 身处20世纪中国的哲学家,面对西方哲学的挑战,面对时代需求,会本能地借助对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或观念的诠释,综合各种际遇,展开视域融合,构筑自己的哲学理念,表述自...
作者:陈来 根据船山的看法,宇宙的本源是太虚中的絪缊之气,气聚而生成人物,人物死而散为气而归于太虚。聚散、生死是自然变化的必有之几。气聚为人而可见,这是明;人物死散...
张学智 内容提要:熊牟师弟早年关于格物致知的辩争,代表两种关于中国经典的诠释方向,反映出两人对知识和价值关系的不同思考。这些辩争激发了牟宗三对知识论的关注和研究。本...
一、儒学理性精神的主要内涵及其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提供的思想动力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代表人物,他所创立的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备受推崇,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主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