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世友 一、从周公的礼乐制作到孔子的以仁成礼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主调是由周公奠定的;其施行的封建制度用意深远。周公建构了一种家国一体、宗子维城的政治制度,利用...
人性善恶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儒家思想在其本质上讲人性善。人的性善是人的天性规定,是为天德。而这种天德之善需要发明而显其善,是要尽心而知的明明德。儒家的人性善...
作者:朱汉民 龚抗云 魏晋名士风度与两宋圣贤气象虽然是不同时代的人生哲学、人格理想,但他们均是古代士大夫精神的表达。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一种学者官僚的社会阶层,由...
作者:王晓毅 西晋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是西晋后期历史上唯一政局相对安定的时期。在这短暂的九年时间里,魏晋玄学出现继正始之音后的第二个高潮,史称元康玄学,其中最有影...
摘 要:相比于孔孟,董仲舒的仁义学说很特别。仁的根据不在人自身,无法在现世生活的既定秩序中去寻找,而在于天,人的血气在禀受了天的意志之后而形成了仁。因而仁是天的意志...
摘 要: 董仲舒在解释《春秋》《公羊传》时,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他解释的较强主观性,与他在解释过程中张扬的主体性关联;而其主观性、主体性的突出,又与他标举的解释方法...
摘 要: 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秦汉间的大变局中与时俱进,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常道,如崇尚道德、仁爱精神、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等等,同时也有所损益,实现...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民族的优良道德文化传统,这一判断有两重含义:一是要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植根于民族的优良道德文化传统之中;二是要使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文化传统...
《淮南子》严谨地考察国情,使原道之心,合三王之风。即探究历史发展的思维,合乎夏禹、商汤、周文(武)的传统。刘安等研究了诸子百家,发现孔子研究西周初年的统治,继承周...
作者:余敦康 阮籍、嵇康与何晏、王弼是同时代人,但在正始以后比何晏、王弼多活了十三、四年。正始以后的这十三、四年,历史的辩证运动加剧进行,一方面是人们企盼已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