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辨

    2017-12-09

    摘 要 :董仲舒为西汉儒学的代表性人物,被时人推尊为群儒首,所谓文王之文在仲尼,仲尼之文在仲舒。他的思想学说,主要保留在《春秋繁露》一书之中。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对《...

  • 儒学是经世济民之学

    2017-12-09

    儒学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而现代是市场经济,儒家学说对现代市场经济难道也有用吗?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任何经济活动,不管这种经济活动的规模、方式有什么的不同...

  • 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管窥

    2017-12-09

    摘 要 :从考察《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与《汉书董仲舒传》的不同记载与其本义入手,认为正谊明道是董仲舒针对诸侯王咨询越国三仁问题的答复,其本义是董仲舒关于...

  • 《论语》诠释的有效性及其向度——对《论语义疏》的一种诠释学考察

    2017-12-09

    作者:甘祥满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自从它诞生以来,就不断有硕学鸿儒为之作注,从而出现了诸如郑玄的《论语注》、何晏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邢昺...

  • 董仲舒的崇儒重教及其现代意义

    2017-12-09

    摘 要: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可概括为推崇儒学重视教化。董仲舒于《贤良对策》中建议汉武帝独尊儒术,可见其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及推重程度。董子强调仁义之道,主张重德轻刑。董仲...

  • 生·亲·爱·仁——孔子是如何发现“仁”的?

    2017-12-09

    作者:陈洪杏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本文试图通过对生、亲、爱、仁诸范畴之间的微妙关系的揭示,来探讨孔子是如何赋予仁以独属于儒家的意义的。 一、仁的最初意味:生 仁最...

  • 董仲舒依“三统、三道”不断更化的辩证进步历史观

    2017-12-09

    摘 要:以三统、三正的循环论,论定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之形而上学的天道观与历史观,是错误的。董子的社会历史哲学是继乱世者其道变的不断更化的历史观;一切论定董仲舒的...

  •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

    2017-12-09

    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一些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儒家从基于血缘亲情的人伦关系出发,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

  • 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形上基础及其现代诠释

    2017-12-09

    摘 要: 对董仲舒的研究应从对他整合、继承、研究、注解儒学经典的历史哲学成果入手,体察其中心命题。董仲舒的思想不完全依赖汉代政治事实而定,其另有儒学及诸子之学所本。...

  • 王霸之间——贾谊政治哲学初探

    2017-12-09

    作者:张汝伦 一 牟宗三在《政道与治道》一书中说,中国古代只有治道而无政道。(牟宗三,第1页)他对政道的定义是:政治上相应政权之为形式的实有、定常的实有,而使其真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