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民间有“四十不做寿,做九不做十”的习俗。这容易理解,因为“四”与“死”音相近,避讳罢了。 但过去并不是什么年龄的人都能做寿,家做寿一般是指过了50岁过生日才称做寿(半百...
祝寿节是壮族传统的敬老节日,一般都在农历九月九日举行。 按壮族传统习俗,老人六十寿辰,儿孙后辈都要杀鸡宰鸭为老人庆贺一番。这一天,要给老人置一个“寿粮缸”(一般是一...
天葬,由于不被人们了解,它常给人一种神秘的恐怖。天葬是藏族同胞最普遍采用的丧葬方式。天葬,简言之就是把死者的尸体送到特定的地方处理后喂老鹰。 一个人死后被背上天葬台...
导语:白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末期,白族历史源远流长,族名的称谓也很多,如“白子”、”白尼”、“白伙” 。据文献记载,白族与先秦时期的氐羌有渊源,两汉时...
土家撒尔嗬,汉族称“跳丧”,又叫“打丧鼓”。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的一种隆重的送葬仪式。撒尔嗬作为湖北清江流域土家人的一种丧仪习俗,它的奇特之处就是丧事当作喜事办。...
苗族的丧葬,分天殇、凶死、产死、善终、寿终等,而葬法不同。 夭殇:未成年而死者,谓之夭殇。凡夭殇均不办丧仪式,也不能从门抬出。七岁以下夭折的,用稻草包裹着埋葬,七岁...
绥德县丧葬仪式,在1949年前比较讲究繁杂,且迷信色彩浓厚,城乡之间,略有区别。 父母病危弥留之际,立即净身、更换寿衣,而后停卧于床。已故,先行送终、设香案并向至亲者和...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陕北人民,世世代代依靠黄土地为生,死后也长眠于黄土之中。古时游牧民族的火葬、野葬、树葬在陕北多不采用。传统葬俗也在陕北各地大同小异地延续着,它是对...
丧葬是安康群众生活中的大事,古往今来,丧葬礼仪都十分受到人们的重视。安康由于地近楚蜀,居民“五方杂处”,其风土人情,礼仪习惯各异。但由于各种习俗的互相影响,互为补...
明朝万历进士洪承畴,字亨九,南安人,崇祯时以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军务,抵御清兵。崇祯四年(1641年)率领十三万人马,与清兵大战于松山。次年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他本要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