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今日谈:《二十二》背后的历史态度

    2017-11-23

    近日,“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登陆北美10座城市,走近当地华人、留学生、美国人。实际上,这部纪录片自上映以来便广受关注,幸存“慰安妇”受害者韦绍兰的外孙常常收...

  • 网言:诗词吟诵不是培训出来的

    2017-11-23

    “你出一个主意,他出一个主意,你搞一个花样,他搞一个花样。”著名学者叶嘉莹近期表示,当代诗词吟诵最大的问题是杂乱。 近年来,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诗歌教育的名义,吟诵...

  • 新闻随笔:基础研究要敢于开拓从0到1

    2017-11-23

    从事基础研究,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郁闷经历。申请科研项目时,若是前人都没做过的“突发奇想”,总会被评审专家问一个问题:别人都不做,我们为什么要做?可若是已有领域的继...

  • 人民时评:把科研经费切实用在刀刃上

    2017-11-23

    所谓“刀刃”,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越磨越锋利。让钱成为活钱,让刃成为锋刃,自会吹皱自主创新的一池春水 “科研资金的使用再次松绑”“不让科学家在报酬待遇上吃...

  • 半日闲谭:琵琶流淌中华味

    2017-11-23

    不久前上映的电影《闪光少女》,讲述了一所音乐附中民乐系学生“大战”西洋乐同学,为民乐“正名”的励志故事。青春励志题材并不新奇,中外影史中已然甚多。倒是民乐和西洋乐...

  • 辣评:给上交者尊重 给文物以尊严

    2017-11-23

    故宫博物院日前为一个上交文物的普通农民何刚举办追思会,引发了不少关注。事情已经过去,但相关的讨论一直持续。 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发现文物要及时上报或者...

  • 评论员随笔:在姓名中辨认时代的脉动

    2017-11-23

    莎士比亚曾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下这样一句:“我们叫做玫瑰的这种花,要是换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芬芳。”对此,很多父母怕是不能认同。最近,一位陕西的父亲给孩子...

  • 新评弹:呵护好戏曲的乡土味

    2017-11-23

    前不久结束的第三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汇集千余名长三角地区沪剧演员,开展一系列与沪剧迷们“零距离”的演出活动,让沪剧这一“上海的声音”真正辐射到上海的市郊基层...

  • 大地漫笔:寄语新编语文课本

    2017-11-23

    语文课,有新样貌。眼下正是中小学开学季,全国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应该都已经拿到崭新的语文书。 今年,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语文教材在全国所有地区小学、初中起始...

  • 文化评析:销售旧书得问问“出处”

    2017-11-23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在公共图书馆借阅系统中显示“逾期未还”的图书,正在某旧书交易网站上被公开销售。此事引发了公众对这些图书馆管理能力的质疑。同时,旧书交易网站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