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的研究工作成绩卓著,参与编写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获首届全国高校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中国图书奖、教...
南开大学教授宁宗一常开玩笑说,自己是一个好的教书匠,不是什么“家”。但是,在学生们眼里,宁先生是南开大学“四大才子”之一,是“典型的文人才子”,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挥...
您曾在一次讲座中谈到读书的体会:书要越读越薄,甚至将一本书浓缩成一句话。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越读越薄”?重读、读透? 王立群:对!是这样。有些书,特别是跨专业、跨研...
您是国内首位文牍学博士后,研究文牍学有何契机吗?做学问做到博士后,读书一定很有方法,愿意总结一下吗? 郦波:应该说是命运的选择吧,当时自己也想继续读博后,而另外一方...
15岁就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您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读书较多?还是对学习有天然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开发主要来自什么? 吴国盛:之所以15岁就上了大学,不是因为我成绩好,...
20世纪90年代,您在《美文》上开“再读圣贤”专栏,引起很大反响。您是从什么时候起意“再读圣贤”的? 鲍鹏山:90年代初,我在青海,一个朋友在《青海青年报》做编辑,我那时主...
您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自己是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之后才开始经典作品的阅读。在这之前,您的阅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王彬彬:我不记得说过这种意思的话,这可能有些误会。进入...
精神传统 郝倖仔:史语所内部的学术环境,或者说是精神传统,一直保持下来了。被聘到香港任教的李孝悌教授,就说自己“对史语所是无尽的怀念”。因为有一点他在所里时不曾留意...
您的枕边书有哪些?您的枕边书会经常变化吗? 吴承学:很惭愧,我枕边并不放书。我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和书一起度过,书本是我的日常必需品,有如工人农民的劳动工具。劳作之人...
您在初中时就迷恋雨果的作品,有什么契机吗? 叶兆言:没什么契机,很偶然的原因,无意读到了,发现雨果这本小说好看,就看这本,然后发现那本也好,也好看,于是就喜欢上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