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有生意,故可包四德。程子云,“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之则一事,专言之则包四者”47。朱子亦因之。故于陈淳之问,“仁者心之德,义礼智亦可为心之德否?”答曰,“皆是...
147 朱子文集,卷三十三,页十八上下。 148 宋元学案,卷五十,南轩学案,页十一上。 149 朱子文集,卷三十三,页二十上下。 150 同上,卷三十三,页二十三上至二十四下。 151 遗书,...
三、朱子解经的主张:本意、虚心、涵泳、精熟与浃洽等之实义 朱子解经的主张与哲学诠释学观点的差异处,近人亦有论及。例如余英时在一篇谈及实证与诠释的文章中说: 中国的「实...
四、天理与人欲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
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朱熹理学的科学思想。其基本观点有三:其一,朱熹理学是一种有机的自然主义;其二,...
然读书且要虚心平气随他文义体当,不可先立己意,作势硬说,只成杜撰,不见圣贤本意也。[72] 大抵看文字,须是只就他里面看,尽有意思。今公未见得本意是如何,却将一两句好言语...
一、朱子的经解与儒家经典诠释传统中的三个面向 国悠久丰富的经典诠释传统中,南宋朱子毫无疑问是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个案。众所周知,朱子在解经上投注的心力甚巨,甚至有死而后...
论文关键词 太虚即气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德性之知 论文内容提要 在天道之域,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命题,由此解释对象世界的现实形态(实然);在人道之域,张载则突出了伦理之...
虽圣人不作,这天理自在天地间。[81] 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82] 熹窃谓人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心未能若圣人之心,是以烛理未明,无...
我们都知道儒家六经之名最早是见于战国时《庄子》的〈天运篇〉,其中有「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熟知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