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国学典故:东汉王烈知耻迁善

    2017-12-18

    【东汉】 王烈:“既怀耻恶,必能改善。” ——《后汉书·独行传》 【背景介绍】 王烈(141-218),东汉时期太原人。尽管他一生没有做过高官,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但是其忠义廉...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017-12-18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 此典出自《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

  • “班荆道故”的典故

    2017-12-18

    “班荆道故”是指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

  • “后顾之忧”的典故

    2017-12-18

    “后顾之忧”原意是外出时家中还有令人牵挂、忧虑之事。现在多用它形容来自后方的忧患,有时也指事后的忧虑。 此典出自《魏书·李冲列传》:“高祖得留台启,知冲患状,谓右卫...

  • 关于三国的典故与成语

    2017-12-18

    成语 不出所料 谗言之可怕处,就是传播者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哪怕是一丁点。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

  • 古代刻书分哪三类?

    2017-12-18

    古代的刻书系统将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坊刻。这一理论始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官刻包括中央与地方官府刻书,私刻一般指官员、士人、乡绅等个人刻书以及寺院、道观、家...

  • “大器晚成”的“大器”指的是什么?

    2017-12-18

    “大器晚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大多数成语词典的解释是:“大才需经过长期磨炼方有成就。现指成名较晚的人”,却没有指明“大器”为何物。一些中学教材对“大器”所做的解释...

  • 古代图书众多 到底什么是善本?

    2017-12-18

    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图书。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善本概念最早出现在宋朝时...

  • "三甲"一词并非指前三名

    2017-12-18

    有关各种比赛特别是体育比赛的报道,“三甲”这个词使用频率很高,但都是把“三甲”当作前三名——用错了。 “三甲”源自我国始于隋唐的科举考试制度。以清代科举为例,分四级...

  • 扬州二十四桥的来源

    2017-12-18

    “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说到扬州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