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诸子研究院教授) 自2012年以来,笔者就“新子学”理念已有六次专文论述,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子学与经学、儒学、哲学的关系是讨论子学时绕不...
作者:朱晓峰(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文献乐舞部分的全面整理与研究”负责人、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 敦煌石窟,其营建上迄十六国,下至元代,包括莫高窟、榆林窟、东千...
作者:钟明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明末清初通俗文学大家李渔之《闲情偶寄》,纵谈闲情,阐发风雅,精义迭现,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目之为“中国人生活艺...
作者:刘宇耘(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白日依山尽”一诗出现在当代读者的视野,是与“王之涣《登鹳雀楼》”的署名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于咫尺之中,吞吐万里之势,大气磅...
作者:霍宏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隋唐洛阳城空间体系研究”负责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院长) 唐代诗人韦应物《登高望洛城作》云:“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雄都定鼎地...
作者:黄振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吴汝纶是晚清桐城派的大师,被称为“兼通新旧、融合中西的人物”。面对晚清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他怀着浓郁的淑世情...
【学术争鸣】 作者:王子今(西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秦国崛起于西北,迅速强盛起来,并得以“威动海内,强殆中国”(《荀...
作者:张路黎(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谈诗论文常常说“诗言志”“文以载道”“意余于境”,所言“志”“道”“境”等,就是中国文论的关键词。这些字...
【论点摘编】 陈宝良在《虎丘秋:明清时期的虎丘与苏州城市人文景观》(《史学集刊》2024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胜景、人文与游人相合,构成了一座城市的人文风景线。明清时期,...
【读史札记】 作者:孙闻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1975年底,湖北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大量竹简,震动中外学界。这是一座普通小墓,墓主是名叫喜的地方小吏,禄秩不过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