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万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
文学 王阳明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但往往被其事功、哲学所掩盖。《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阳明的名篇《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其中《教条示龙场诸生》又入选香港中小学课本...
关学: 因讲学关中,其学派被称为“关学”。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宇宙之实体,“气”之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他同时反对佛、道家关于“空”、...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无善...
朱熹少时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的上方有什么?”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不...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他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
朱熹将《论语》跟《孟子》,以及《礼记》一书中的两篇《大学》、《中庸》,合订为一部书,定名《四书》。《四书》遂与《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宋朝以后《四书》的地位逐...
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刘勉之、胡审习字,曾学曹孟德书,后攻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辍。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下笔点画...
郑 玄 -- 综合学派的创始人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儒家学者,中国著名经学家之一。郑玄先学今文经学,后习古文经学,网罗众家,通融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