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王阳明的“虚灵”(良知之虚无)观,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美学的现实精神,又吸取了道、佛的虚无观中对个体生命及现实生活超越的某些积极因素。这使其良知体验美学将“有我...
摘要:张载独创理学思潮中的气学流派,以此深刻影响了明代气学。罗钦顺、王廷相、吴廷翰等著名气学家在继承和汲取张载气学的基础上,又对张载思想加以发挥,对宋明理学加以修...
二、明代气学家对张载思想的发挥 明代气学家不仅继承了张载的思想,而且在心性论、认识论等方面对张载思想加以发挥,并结合时代的发展,清算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以及佛教心性论...
“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1〕,这是王船山《自题墓石》中的话,是他仰慕横渠之学的心声的表露。于是他在晚年作《张子正蒙注》〔2〕,继承张载思想,建构其本体论哲学体...
三、张载在宋明理学史上的地位 理学思潮的兴起是中国文化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来第二次发展高潮,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理学作为一代学术思潮,是由不同...
三 王船山对道、太极、太虚的形上学本体的追究,并非其哲学的归结,他试图从传统形上学本体的预设中超越出来,即从宋明以来理学家对于道、太极等根、底的追根究底的理论思考,...
目前学界对宋代学术主流的命名还有不同看法,或称“理学”,或称“道①学”。在具体的探讨过程中,二词的用法也未规范。张立文先生在《宋明理学研究》中即对“宋明理学的称谓...
朱熹作为中国经学史上宋学的集大成者,其经学思想不是偶然、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时代 背景下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和思想认识根源,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
之所以叙述《四书》兴起的过程,意图在于,文本既然作为阐释之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那么,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也就使理学的价值取向及意义与经学大不相同。宋儒重新确立经典...
自然观(或天道观)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这一研究中,几乎没有人会提到王阳明。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并把《大学》“格物”诠释为“格心”,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