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道德”一词原指什么?

    2017-11-23

    在《易》经中,“道德”二字的使用频率极高,以今本《周易》而言,“道”字之用在九十次以上,“德”字的出现至少有六十几次。我们在《“道”之所指为何义?》一节中已经说过...

  • 道家思想为何未能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2017-11-23

    老子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是中国辩证哲学思想的鼻祖,老子的著作《道德经》(《老子》)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朽的经典之作。细细品读《老子》...

  • 外儒内法——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思想支柱

    2017-11-23

    核心提示:2240多年前,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国贵族韩非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完备的学说体系。他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

  • “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定位与诠释

    2017-11-23

    在梳理我国传统学术资源时,对若干沿用日久的学术概念,学人们有不同意见。但学术概念的 定位 与 诠释 ,对于学术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因此对其展开讨论,当然有其必要。其中,...

  • 《论语》中“敏”应解释为“疾速”、“敏捷”吗?

    2017-11-23

    《论语》 书中“ 敏 ”字屡见,多数被后世学人释作“疾”,谓疾速、敏捷。在此列举三例:①《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敏,疾也。”邢昺疏云:“敏,疾也...

  • 谈姓名中的传统文化

    2017-11-23

    几千年来,我们汉族人的姓名大体经历了:没姓没名——有姓没名——称名不称姓——姓名加别字——姓名加籍贯、郡望、爵位官、职、谥号——只称姓名,这样几个阶段。 远古时期,人...

  • 古代“信”字是人不是物

    2017-11-23

    在我国古代,“信”字是人不是物。“信”不是信件信函的意思,而是指送信的人。这里的送信人既包括递交函件和传递消息的人,也包括外交使臣。 《史记》:“说楚王发信臣。”《...

  • 太极与中华文化

    2017-11-23

    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 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和”。“和”的精神不但在时间上与中华文化同生共长,而且在空间上渗透和体现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和”就像中华文化的...

  • 中庸不是“老好人”,要“和而不流”才是强者

    2017-11-23

    “ 中庸 ”不是逃避矛盾,不是拒绝表态,不是不偏不倚,不是做好好先生。《中庸》的核心是“允厥执中”,“中”是根本的道理,“和”是处事的原则,“君子和而不流”,这才是...

  • 大师讲国学:经学的流派与分期

    2017-11-23

    经学是国学的根核,近年来的国学热,使经学研究成为传统文化研究的重点。学术界对经学的研究,较为注重人物、典籍,并取得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未有的成绩,但同时却忽略了对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