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以蜀学的代表性著作《东坡易传》为依据,从宇宙生成论、性命论、人性论等方面分析了苏轼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认为苏轼将道的本质规定为无时无处不与人共存共生...
三 陈亮以经世致用为帜志,对于当时空疏迂远之道学,排斥不遗余力。在《送吴允成序》篇中道:“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
与上述的思想相适应,苏轼必然重视人的个性。例如,他有一段十分著名的批评王安石的话:“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
五 宋代诸儒每以天理人欲为辨别王霸之鹄的,谓王者合于天理,霸者本诸人欲。陈亮驳之曰:“自孟荀论义利王伯(霸),汉唐诸儒未能深明其说,本朝伊洛诸公辨析天理人欲,而王伯...
宋明理学心性论的产生,如同宋明理学的创立一样,既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又有着自身的思想渊源,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思想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唐末五代社会分裂...
[1]《朱子年谱》卷三下。 [2]《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龙川词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七页。 [3]《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商务印书馆旧版,第45页。 [4]《乙丙之际箸议第七》,《...
(二)道家的自然人性论 道家以自然为宗,倡自然人性论,反对儒家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心性论。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这对道家自然人性论的形成影响甚大。老子从“道法自...
元代吴澄 说到心学,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宋明理学中的陆王之学。[1]应当承认,这种联想由来已久,在吴澄(1249~1333)生活的元代,时议已将所谓“以心为学”的心学头衔加诸陆九渊...
隋唐佛教以心为一切精神现象的总称,认为心是宇宙的本原,万事万物产生于心,这在天台宗和唯识宗的教义里得到反映。天台宗的创立人智凯认为世界万有都是一念之心的产物。他说...
三 然而,儒之为儒,其在心学上又如何体现?儒家亦承认,佛老之学专意于养心,如果说,儒家是以心为学,那么,儒与佛老何异?吴澄为心学正名,自然无法回避这样的问题。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