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儒家之道 杜维明 著 彭国翔 译 八、儒家之道的第三期 正如孔子和孟子所展示的,儒家原初的意图,简言之不过是修己以安人。以自我为各种关系的中心,以社会为一信赖社群,以...
继承“五四”,发展儒学 杜维明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虽然是近年来在海内外知识界争议性很大的课题,但环绕着“儒学的现代命运”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进行反思却是...
何为儒家之道 杜维明 著 彭国翔 译 六、儒家精神方向的几个显著特征 在获悉了儒家传统两个主要时期以及体现在儒家经典中的核心价值之后,我们会思考:对于比较宗教研究的学生而...
何为儒家之道 杜维明 著 彭国翔 译 五、体现在儒家经典中的核心价值 体现儒家理念的《论语》 《论语》这部儒家传统中最受尊敬的经典,或许由孔子的第二代弟子们编篡而成。以口述...
在“境界”与“权利”的错落处 黄克剑 按语: 近日于网上再次读到杜维明先生发于《读书》1989年第6期的《继承五四发展儒学》一文,这篇文字是对我就其所谓“儒学第三期发展”之...
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对于儒家的一种新的解释方式 干春松 1912年之前的中国社会中,儒家显然不单纯是一种观念化的思想流派,它更多地是一种制度化的存在。本文正是试...
有关儒学的自觉自识——兼评对儒学的误会与非议 郭齐勇 前辈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我们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有所自觉,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转型的...
何为儒家之道 杜维明 著 彭国翔 译 四、儒家之道的第二期 佛教赢得中国的接受以及它在中国的转化,包括引进、本土化、成长以及获取印度那种独特的精神性形式,这一过程持续了六...
儒家思想与现代世界“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的寻求* ──张君劢的科学概念与研究政策 江日新 绪 言 近代中国思想史是一个寻求富强的奋斗史,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做的努...
何为儒家之道 杜维明 著 彭国翔 译 三、儒家之道的第一期 依韩非子之见,孔子死后不久,其后学就分为八派,每一派都宣称合法继承了孔子的遗产。大概每一派均与孔子的某一位或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