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陈康令:《礼记》中的“礼尚往来”

    2024-07-04

    来源于《礼记》中的“礼尚往来”,强调的是一种“以礼相待”的精神。它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智慧和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当代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秉持的原则。经老一辈革命家运用辩证唯...

  • 赵跃:理念、话语与模式 跨文化语境下儒家文化国际传播的当代进路

    2024-07-04

    摘要: 新时代,儒家文化国际传播处在古今中外多学科、多视野、多语境的交汇处,在传播理念、话语构建、传播模式等方面面临新的需求与挑战。儒家文化国际传播应建立在对自身文...

  • 邹广文:回归自己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2024-07-04

    [摘要] 主体和主体性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化则赋予了主体性以“人”的维度,因为人是文化的存在。文化主体性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及传统的自觉意识,是一个民族现代文化生...

  •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2024-07-04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认知天地社会人生的重要表达与生动实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与民族精神特性;传统节日承...

  • 刘震:从中华文明到中华之道 ——《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

    2024-07-04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且持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令人瞩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新著《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一书,从多维度视...

  • 荣宏君:牡丹真正进入诗词作品是从唐朝开始

    2024-07-04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历来颇受众人喜爱,那么,它是何时进入文化艺术史的?历史上,众多牡丹绘画名家留下了哪些珍贵的艺术作品?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20日...

  • 孙伟:情义兼备——孔子“亲亲相隐”新解

    2024-07-04

    最初引起学术界有关“亲亲相隐”争论的是《论语·子路》中的一段话:“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

  • 魏栋:战国竹简推进“夏商周释地”

    2024-07-04

    20世纪以来,“地不爱宝”(大地不吝啬它的宝藏),出土文献大量涌现,70年代以后更是进入出土文献大发现时代。出土文献主要指地下出土的带有文字信息的文物资料,甲骨文、金文...

  • 粟品孝:探寻历代周敦颐文集编纂的动因

    2024-07-04

    深度 周敦颐文集编纂始于南宋,明代衍生出《濂溪志》和《周子全书》。别集、专志和全书三大系列交互影响,主体内容非常接近,一般统称为周敦颐文集。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周...

  • 黄玉顺:易学第一女哲穆姜

    2024-07-04

    【提要】穆姜对《周易》哲学的贡献主要是“三个首创”:一是首创对“元亨利贞”的哲学诠释。《易传》照抄了穆姜的诠释,只是将“体之长”改为“善之长”、 “嘉德”改为“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