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大暑:至极与转换

    2023-08-02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又到了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大暑时节。暑,热也。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本就是炎热之意,而大暑,则说明炎热程度达到了极点。时值中伏前后,骄阳灼灼,...

  • 儒家故事|刘宗周:子欲孝而亲不待

    2023-08-02

    刘宗周(1578-1645),明末著名思想家。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书院,人称蕺山先生。刘宗周出身贫寒,万历年间登进士第。天启年间为礼部主事,...

  • 《论语》翻译中文物形象的变形

    2023-08-02

    《论语》中涉及了许多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形象,它们往往蕴含着圣人的微言大义,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中西历史生活的差异,再加上译者自身的文化观念和思...

  • 文化自信与文明再造

    2023-08-02

    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复兴征程需要万众一心、凝心聚力,需要培根铸魂、固本培元,需要了解世界、理解他国,也需要让世界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而...

  • 朱康有:从“实学”到“新实学文化”

    2023-08-02

    “实学”并不是一个现代的概念。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用得频率较高,宋代以后的思想家偶也用之。当然,与“实学”内涵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追溯得更早。为此,历史上的“实学”能...

  • 王志民:中国优良家风的文化根基

    2023-08-02

    关于母教与儒学的关系或者说儒学是如何影响了家风和家教的,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孔子的儒学是如何影响了家风。二是为什么在邹鲁之地,不仅产生了孔子、孟子两位伟大的思...

  • 马秋丽:文明观的中国表达

    2023-08-02

    文明观是指人们对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的观点和态度,是对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关系如何、人类文明走向何方等问题的解答。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世界现代化大潮,遵...

  • 杨华:中国何以成为“礼仪之邦”?

    2023-08-02

    摘要:传统文献和当代汉语的用语习惯中,“礼仪之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逐渐代替了“礼义之邦”。其内在原因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礼仪之有无视为自我文化认同的根本标识...

  • 陈先达:对中国道德的不同评价

    2023-08-02

    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可以截然不同。伏尔泰赞扬中国,说中国人具有完备的道德学说,它居于各门科学的首位。还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莱布尼茨也说,“在我看...

  • 唐青州:孔子礼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3-08-02

    统观礼制发展史,经由夏商两代近千年的酝酿与发展,礼制在西周进至高度发达阶段,及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因过于繁复而渐趋崩坏,《论语》中所记载的“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