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正义论的基本观念架构是:仁→利→知→义→智→礼→乐。仁是作为所有一切之大本大源的仁爱情感;利是由仁爱中的差等之爱所导致的利欲及其冲突;知是作为正义直觉或正义感的良知,...
儒学与现象学的分野 关于《生活儒学导论》的对话 杜霞 黄玉顺 作者按语: 这是笔者于2004年7月18日回复杜霞的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围绕生活儒学展开,意在澄清儒学与现象学的界...
儒教与形而上学问题 ----对鞠曦、陈明、蒋庆的评论 黄玉顺 我那个帖子《鞠曦与陈明讨论之要害何在?》最近又被顶上来了。看起来,虽然我曾发过《陈明“即用见体”何以成立?》...
“文化保守主义”这个符号既不足以概括现代新儒家,更不足以概括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它并不能揭示儒学复兴的当下的现实生活渊源,反而有导致原教旨主义的危险。然而不论是当年的现代...
本文讨论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其着眼点不是“孔子仁学”本身如何、甚至也不是其“现代意义”本身如何,而是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何以可能”。这种追问以承认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为前提...
在汉语所表达的中国人的思想中,显而易见,我们的一切“观念”,皆出于“观”:观念是“念”,念出于“观”。然而在中国思想中,“观”有两层不同的意义:一是“观物”,是有所观之观...
本文通过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在当代思想前沿的观念上,复归生活,重建儒学。儒学一向包含着三个观念层级: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本身;关于形而上存在者的儒家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下...
提 要 :价值的观念是何以可能的?这是今日探索价值论问题的基本的发问方式。这种追问所指向的不是任何形而上的、或者形而下的存在者,而是存在本身;因此,这样的发问意味着...
唐君毅先生晚年在其总结性的巨著《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融会中西而贯通儒佛道,收摄哲学、宗教,建构起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实可以比照于黑格尔的“哲学全书”。如今,这部著...
叙说 本书是一个系列讲座的录音记录的整理文本,那是我为四川大学哲学系2004级研究生所作的讲座,作于2005年5月,属于2004-2005学年哲学专题春季讲座。讲座每周一次,共作了四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