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冈遗谱》与岭南古琴派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06 国学网 谢导秀 参加讨论
《古冈遗谱》是宋代遗留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古琴曲谱。古冈即古代冈州,清代才改名新会。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从临安(即今杭州)南逃至福州,最后逃至冈州改号祥兴。1279年(即祥兴三年),冈州被破,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帝赵丙投海而殁,从而结束了宋代的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留下来的古琴谱。 宋朝皇室的南移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广东,至此以后,广东琴学昌盛,琴人辈出,其中较有影响的琴家有:陈白沙(献章)、邝露(海雪)、陈秋涛(子升)、陈子壮、梁启运、释闻一、邓尔雅、张可园、汪少庸、李仙极、张二乔、云志高、陈恭尹、容心言、何斌襄、陈澧、梁佩兰、朱启连、招学庵、杨新伦、莫尚德等人。藏琴甚丰,有“绿绮台”“春雷”、“秋波”、“天蠁”、“松雪”、“振玉”、“都梁”、“啸月”、“谷响”、“中和”等,前四张琴被称为广东“四大名琴”。 《绿绮台》本是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所藏。琴底刻有“绿绮台”三字,龙池右侧刻有楷书“唐武德二年制”六字,仲尼式,琴布满蛇腹、牛毛、冰裂、流水、梅花等断纹。明未名将邝露得此琴,1650年(永历四年),清兵入粤,邝露与诸将顽强抵抗而不敌,邝露抱着此琴英勇殉国。后“绿绮台”由东莞张可园所得,张氏在他的“可园”中专筑“绿绮琴楼”存放。1914年邓尔雅以千元购得。据说此琴现仍在香港某收藏家手中。四大名琴中的“天蠁”琴目前还在广州博物馆收藏。 宋代以后,岭南在琴学论著方面有黄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谱》、庆瑞辉山的《琴瑟合谱》、云志高的《蓼怀堂琴谱》、何斌襄的《琴学汇成》和朱启连的《鄂公祠说琴》等著作。这些论著中其中影响最大的为黄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谱》。 《悟雪山房琴谱》是一种琴曲谱集,原刊于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后多次重刊,由于流付多年,至今为止已很少有人完整保存此谱本了,据说云南昆明在云南文史馆工作的李瑞先生收藏有清抄本全套。2000年八月谢导秀携学生刘虹等七人前往云南寻访,并把谱印发给琴人收存、研究使用。 《悟雪山房琴谱》全套七册收集琴曲五十首。据编著者黄景星先生自序中说:“余生也晚,适当老成,凋谢之秋,窃取先君子手抄《古岗遗谱》一帙,按而习之,而苦心于手,不能相应也,己未岁得晤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县)何琴斋洛书并其翩君耕耘文祥先生,始知心与手和,音与意合,拜受十余曲并前所习者,详加理订……”黄景星除在自序中多次提到“古冈遗谱”外,在琴曲目录中“怀古”、“鸥鹭忘机”、“玉树临风”、“渔樵问答”、“碧涧流泉”等曲目均注有“古冈遗谱”四字,证实了《古冈遗谱》存在的可能性。但《古冈遗谱》究竟行刊何时,内收集有多少琴曲,至今无法考究。招学庵、莫尚德等老前辈生前多次到新会考察,虽未获得半片鳞爪,但他们为《古冈遗谱》研究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关于岭南琴派的形成,应该追溯到宋代或更远古一些,据有关记载,广东最早的琴人是南宋梁人侯安都(518-562),广东曲江人。南宋未年,宋室南迁,带来了琴人乐工,对岭南古琴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到了清代道光年间,黄景星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于总结并在后来的一百年间逐渐形成了刚健、明快、爽朗的演奏风格,也就是今天说的“岭南派”风格。然而可以说清道光年间的黄景星就是岭南派的创始人。 黄景星字渭甬,广东新会人,生年不详,卒于1842年,琴艺得自其兄黄观洞(1761—1814)。由于官考屡败,生活贫困,只好抚琴自娱,晚年与曾与陈绮石、李乡昆等人在广州组建琴社,切磋琴艺。 岭南琴派近代的代表人物是杨新伦。杨新伦字克定,广东省番禺人,1898年12月24日于上海出生,1990年2月1日卒于广州,终年九十二岁。杨新伦早年师从王绍桢(广西人)、卢家炳(广东中山人),后又师从岭南派传人郑健候先生二十年,(郑健候是中山县人,生卒年不祥,据说郑健候琴艺学自其祖母郑夫人)。杨新伦的前半生是在上海、天津、奉天(沈阳)度过,主要从事保险业。1953年才定居广州,被吸收在广东文史馆从事古琴研究工作。1960年9月,广州音专民乐系开设古琴专业,杨新伦应邀住教,授徒谢导秀、关庆耀等人。而今谢导秀又有门下近百。学生除来自广州外,还有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及省内各地。在一次琴人的集会上,广州老一辈琴家谢澧先生高兴地说:“岭南古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兴旺”。岭南古琴后继有人。 文章来源:华音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