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风水宝地的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20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风水学说是我国古代关于建筑环境规划和设计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流行.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各种流派,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尤为深远。“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布局、技术运用的总概括。它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的择地定居,形成于汉晋之际,成熟于唐、宋、元、明、清时日臻完善。 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一是形势派(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二是理气派(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各派都有侧重阳宅(住宅)和阴宅(坟墓)之区分。在古代,风水术盛行于全国各地,成了左右人们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风水学说内容驳杂,鱼龙混淆,在加上一些江湖术士为了谋生而行骗,使风水学说具有了科学和迷信的两重性,其中不免包含一些糟粕,但其责任在于人为,非学科本身之过错。现代人的风水观,应从,科学、健康、人文的角度,去理性剖析,判断应用。这也是古老的风水学说,能在现代社会生存的意义所在。以达到古为今用之目的。 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老市区的规模与建筑,大约成于明初永乐年间。明、清时候的北京城分为内外两城,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崇文、宣武、东城和西城四区。内城有九门:南面、前门、德胜门、内城大致呈方形。外城有: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最为瞩目的就是拥有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的皇城。城中套城的布局形成了风水学中“聚气”的标准,风水理论认为,气是水之母,气聚合以后才会生水,气乘风则散,遇水而止;四周环抱的内外城墙,形成了气聚合的条件。它们阻止了强风吹袭,没有风,气就不能流散,风的因素在聚气的风水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外两层四周城墙围绕着紫禁城形成水中的“穴”聚合的气在穴处生成水(紫禁城的筒子河),它由紫禁城西北角的护城河导入南下,经西路武英殿前东去,呈冠带状流经太和殿门前,后经文华殿后曲流于东南而出,与故宫主体建筑后之景山呈回抱之势。古人认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西北地势高亢为“天门”,东南方低下为“地户”,风水家观水则认为水来自西北,流出东南为佳,即天门地户“作为水口关锁,形成内则生气外接堂口。这种思想决定了皇城的建筑规划,形成”来龙去脉“风水宝地的布局。护城河通过风水的角度也可以看出很多内在的寓意,它环抱皇城,皇城内的地气遇水而止,又形成了一个藏风纳气之势,象征着皇家地位气势永存。另外护城河也阻止了内城中各大王府气势对它的影响。虽内城也形成了”聚气“不散的布局,但却遇水而止,气是水之母,进一步象征着皇家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通过护城河内城及外城的布局结构已经充分体现出封建社会明显的地位等级化分。 清军占据北京后,为巩固新政权,保护皇帝为首的满洲贵族,限令内城汉人三日内迁到外城,刀口之下的商人与富豪弃家舍业迁到外城。北京、富商们都遭受了一次浩劫。大批房屋改为八旗兵营,上等民宅改为满洲贵族王宫府弟。八旗兵还在北京近郊区,大搞圈地活动,以跑马圈田方式,将汉人农田强行霸占。内城的贵族王宫当初选址时。没有进行风水勘探,只是在原富商遗留宅地基础上加以修建,虽在修建过程中加入风水进行补救,但从宅地方位上基本与各贵族王爷的自身命局不合,风水补救后由于地理磁场与宅主不合,导致在宫场斗争中,时有不测,造成家宅不宁。 恭王府:现西城区前海西街,是现存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一座。前身曾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的宅地,和神败后,府弟被抄没。咸丰皇帝将之转赐给其弟恭亲王,变成了恭王府。在和神不断的修建下,此地已是风水吉地,以致经受了岁月的考验,与紫禁城一样同在,独一无二的风水布局是其它王宫府弟无法批拟的。府内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不仅宽大,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恭王府及花园设计富丽堂皇,风景幽深秀丽,曾被传称为《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及大观园的原型,是现存北京城的第一府邸。因为风水格局基本达到极至,物极必反,好的风水没能给和珅带来长久的吉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2012年龙年风水犯太岁怎样调整?
- 下一篇:2012年看风水窍门八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