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骨仙风话张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1:11:27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认识道子张晋,那是在2008年的冬天,经崔自默先生的举荐,道子张晋从西岳华山来到北京坦博艺苑,进行中国书法的研究与创作。在将近两年时间的朝夕相处,对道子张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在书法创作方面也有了一些探讨和共识,因此与道子张晋结下不解之缘。又两年,道子张晋在书法界、收藏界的声名悄然兴起,出任道教团体要职。其书名不胫而走,被社会名流誉之为“世外书仙”,并且得到书法界的普遍认同,书法作品也广受收藏界的青睐。 佛家讲究因果,道家崇尚自然。道子张晋今天的成就,既有其因果关系,也是自然而然。究其原因,从书学的角度看,道子张晋的书学有“三高”:立意高,取法高,修行高。 所谓立意高,是指他突破晋唐,立足于三代,云游上古,以古文字为立身之本,一任凌绝顶,睥睨众山小。 再观其书学法乳,商卜文,金文、石鼓文、大小篆,简书、楚帛、汉隶、魏碑、楷、行、草、章草无不涉猎。其笔法之娴熟,足见其用功之勤,砥砺之深。真可谓篆籀钟鼎之文无不滋润于心,秦汉魏晋之技无不谙熟于胸。 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子张晋身为道家,自然是深谙老子所言之理。因此他根植《易》学,胎息三代,神游上古。以道学兼修书学,异曲同工,相得而益彰,所得之亦自然而然。 他所书写的内容,大多以劝世颂德的经典词句为主,或甲骨,或金文,或楷或隶或草,不一而同,均视书写内容而择体。更需一提的是,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多种时人已经很陌生的篆体,如:螭形篆,云符篆,符识篆,梅花篆,缨络篆等等。观之,有如老子骑着青牛,口中念念有词入关而来。其气象亦道亦仙,以出世之风行入世之德。如诗如歌,以悦世之情颂华夏之功。如甘如醴,为这纷繁的俗世注入一股清流,成就了一道风景。 书写文意,传道抒怀。其学之富,其识之博,其功之深,实难裁量。人之誉为“世外书仙”,此语不谬也。 高立意、高取法,再加上高修为,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立意志于道,取法乐于艺,艺者技也。然技进乎道,在于修行。中国书法除了必备的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单纯靠技法是无法解决的,关键正在于修为。 就眼下而言,中国书法不能说不繁荣,名家大腕不能说不够多。但不能不说的是,在众多的“名家”当中,确实很难找到真正具有高修为的人。孰不知,书写如同言谈,不同语境的言传需要不同的情感支配,单纯靠语言技巧是会贻笑大方的。可惜,在我们这个时代,名利成为中国书画追求的目标,技法成为“大家大师们”炫耀的资本。此时不禁想起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儒苏东坡的一首《题王逸少帖》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做到书之而“不匆匆”?今天,道子张晋做到了。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相信看到道子张晋书法作品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和评判,更相信道子张晋的玄学与书学定能同臻妙境。 白十源 2013年12月31日于北京坦博艺苑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道中翰墨悟乾坤
- 下一篇:从道家的养生观来看中国传统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