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漫谈 >

杨鹏评点史记人物:老子的三观是什么?


    史记》里记载的老子
    老子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文化名人。古代典籍里面提到老子的不少,例如《庄子》《列子》《孔子家语》和《礼记》。但是第一个给老子做传记的,是司马迁写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出生地楚国苦县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出生地在当今有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与安徽省涡阳县郑店村之争议,两地相距不远。
    老子出生在什么地方?《史记》上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苦县就在今天的河南鹿邑,当时这个地方属于楚国。老子的生卒年没有确切的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孔子的时间来大致推算。有三个材料能够让我们知道老子生活的时间:一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二是《史记·孔子世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礼记·曾子问》,里面记载孔子去见老子的时候,遇到一次日食。这三个材料、尤其是结合天文学界关于古代日食时间的研究,我们可以判断孔子第一次见老子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518 年4月9号这一天。
    这个时间孔子34岁。老子已经很老了,牙齿掉光了,大约不小于70岁。所以老子大约出生在公元前580年前后。大家知道,这是人类思想的重大突破期。老子、孔子和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古印度的释伽牟尼佛祖,以及完成《圣经》旧约编纂的古犹太祭司们都属于同一时期,学术界叫轴心期,这是人类文明爆炸的轴心期。老子是轴心期中国思想家中,最深刻的、最有突破性的一位。
    史官李耳:明天道,治天下
    《史记》说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周王室守藏室的史官。守藏室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负责管理周王室的档案和典籍文献。上一课讲史官时,我们讲到过史官的职责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宗教祭祀,就是要负责沟通灵界和人界;二是观象制历,负责观察星象,记录星象,制订历法;三是要记言记事,编立史册;四是要起草朝廷的文诰和法典。还有就是所有的这些档案,都得有一个存放和管理的地方,守藏室负责档案图籍以及宗教法器的管理。
    史官这些工作综合起来就是两个核心:一是明天道。 二是治天下。这正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老子将明天道和治天下,将宇宙观和执政观高度的统一起来。
    老子,其犹龙邪
    《史记》中司马迁通过孔子的话传达出老子的特殊形象。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批评和教导孔子,孔子心服口服,离开以后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能跑的兽,我可以用猎网。会游的鱼,我可以用鱼线钓。会飞的鸟,我可以用矰这种箭来射。至于龙,它乘风云而上天,我就无能为力、不了解它了。我今天见老子,他就如同龙。”孔子时代认为龙源于上天,神秘莫测、神奇有力。
    
    孔子问礼于老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是这么说的:“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你所说的礼,这个礼的创造者,他们人和骨头都已朽坏了,只剩下他们的一些言论而已。
    这是什么意思?是说周公他们当年制礼作乐,是针对当时的情况,为解决当时的问题。后人已经很难把握周公当时的具体动机以及他的策略和方法。时过境迁, 今天有今天的问题,周公当年留下的礼制,未必对解决今天的问题有用。
    看起来,似乎老子并不太重视传统。其实这种观点在《道德经》里有充分的表达。
    老子对孔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道德经》十四章里面老子这么说:“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要以今天的道, 今天的办法,来驾驭现实中的一切。为什么老子显得那么不重视传统?因为他认为道是自在的,不受时间和历史限制。所以道就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要用鲜活的心智去认识现实中的道,而不是去翻陈旧的古代典籍。
    儒道之别:教化VS自主
    有意思的是,老子是周王室守藏室的史官,是当时的文化贵族,是当时对历史传统最了解的人,是掌握历史典籍最丰富的人。结果他反而否认固守传统的价值。孔夫子正好相反。孔夫子是平民出生,从小生活贫贱。但他好学,迷恋古代文化。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在面对古代文化时的态度,老子与孔子二人完全相反。
    《圣经·创世记》之中,有知识树和生命树的隐喻。孔子似乎是属于知识树的思维,老子似乎是属于生命树的思维。《史记》中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世界上学老子的人都贬低儒学,学儒学的也贬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李耳就是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大家记住这个“两分法”,“无为”指的是君王无为。“自化”指的是百姓自我演化。“清静”是指朝廷清静。“自正”是百姓自我走向正道。
    这是儒道之间很大的差别:儒家要求君王去教化民众,要求君王驱使百姓归向正道。老子注重民众的自主。孔子注重君王朝廷的教导和管理。这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情况在今天似乎仍然存在,儒道两家仍然是相互排斥者居多。但老子和孔子两人关系似乎很好,孔子去拜见老子,向老子请教,不止一次。
    
    老子归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史记》上说老子在周王室很长时间,看见周王朝已经衰败了,就离开了。到函谷关时,函谷关的关令叫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老师您要隐居了,勉强为我写本书吧”。于是,老子留五千余言后就离开了。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民间传说老子去了昆仑山,传说昆仑山有上通天界之道,老子是先知,返回天界去了。
    老子的创世论宇宙观
    讲完这个背景,我们来分析一下老子的三观,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治理观。我们以《道德经》四十二章的几句话开始,四十二章上说:“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讲的是宇宙万物的来源及宇宙万物的基本运行秩序,这是宇宙观。
    我们先看第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指的是有一个道这样本源的力量,通过生一、生二、生三,最后创生出宇宙万物。这是一种创生的宇宙观,在哲学上称为“创世论”。这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宇宙观,创世论的宇宙观,创世记的宇宙观。
    《圣经》的开篇也是这样:“起初,上帝创造诸天和大地。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讲宇宙万物是被创造出来的,是从无中生有的被创造出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宇宙万物来源于道,道是宏大无比的创生力量,这是道的创世纪。我们可以把道的核心特征总结为一个字:“生”,生长、创生、创造。就是无中生有的创生出宇宙万物和宇宙的秩序。
    老子为什么会对孔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这就是因为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本质是创生,你来学习礼制,是过去创生的结果。老子认为重要的不是去关心过去创生的结果,而是要关心现在的创生, 未来的创生。去看现在的道,去体会现在的创生精神。
    道的特征是“生”,道创生出宇宙万物。那宇宙万物按照什么样的秩序运行?四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讲的是道的运行秩序,是宇宙万物所遵循的秩序。万物是阴阳冲气的,它分成对立两方的力量,相反对冲。所以“道”的第二个特征就可以简化为“冲”这个字,冲气,对冲,相反对冲,相互竞争。“万物负阴而抱阳” 对冲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和”。和,就是平衡。阴阳冲气,达到平衡。这种对冲、冲气是必然的、永恒的,是永远在冲气。这个平衡、这个和是动态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所以道的第三个特征可以简化为和,太极图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图形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的宇宙观。
    这个宇宙观有三大特征:第一是“生”,道是生,是一个创生的、创造的力量;其次是“冲”,是相反对冲,相反竞争;再其次是和, 这种冲气的结果就是一个平衡。创生永远在进行,对冲、竞争永远在进行,不断平衡的调整永远在进行。
    生-冲-和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老子这样的宇宙观引导我们去看宇宙的三大本质,这就是“生、冲、和”。我们要去观察宇宙万物之生,观察宇宙万物的相反对冲,观察宇宙万物的动态平衡。这种宇宙观引导我们去看“生”,去看创生,看创造,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有的生的力量。
    这种宇宙观也引导我们去看“冲”,看对冲、 看冲突,看竞争,这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的无人不有的力量。这种宇宙观也引导我们去看“和”,看平衡,看和谐,看起伏,看热与冷,看合约,看收益与贡献,看义务与权力的统一。这些都是“和”的范围。
    有了“生、冲、和”的宇宙观,会引出相应的人生观,“生、冲、和”的人生观。人性之中就充满着“生、冲、和”的力量。所以“生、冲、和”在万物之中,在万民之中,也在每个人身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生、冲、和”的,这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人性,由天道而来的人性。
    看人要看生,因为人最爱生最怕死。生是多层面的:生个孩子是生。  创作一首歌是生。建立一个国家是生。盖一栋房子是生。死也是多方面的:身体的死是死。精神被奴役而不能创生,是精神之死。灵魂不能永恒,这也是一种死。看人的生,要从多层面去看。看人的死, 也要从多层面去看。看人要看生也要看冲。人生下来就处于阴阳冲气之中,处于竞争之中。竞争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生就必有冲,必有竞争。这是天道的运行方式,也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方式。竞争是消除不了的,一切试图消除对立竞争的做法,只不过是换一种对立竞争的方式而已。所以,既不要怕看别人的冲气,自己也不要怕去冲气,这是生命存在的秩序。
    看人要看和。人永在求创生, 人永在冲气竞争之中。人与人之间就得有一个关系来平衡,在自然状态下,这种平衡就趋向和谐。所以,人会处于自己最恰当的竞争生态位上。这种竞争的生态位会随着创生的变化,随着竞争的变化而调整。“和”的平衡点永远在调整。那种把某个人、某一个群体固化在某个竞争生态位的做法,是不自然、不可持续的,它会引发更大冲突、更大的斗争。所以,“生、冲、和”是宇宙观,也是人生观。天道的秩序是“生、冲、和”的,人性的趋向是“生、冲、和”的,走向“生、冲、和”才走向人生的本质。
    最好的治理是保护生-冲-和
    分析了“生、冲、和”的宇宙观与“生、冲、和”的人生观,“生、冲、和”的治理观、执政观就自然清楚了。治理天下是治理什么,就是治理万物万民中的“生、冲、和”。怎么去治理“生、冲、和”?就是去保护自然的人性,尊重自发的秩序。治理天下,就是保护“生冲和”,就是护生、护冲、护和。 
    保护“生”,首先是保护生命,保护各种想法,保护创业。保护“冲”,就是保护相反竞争,保护公平的竞争秩序。保护“和” ,就是保护人与人之间形成的自然关系。例如保护合约。治理天下就是成全天下人,就是保护天下人本性中的“生、冲、和”。所以君王就应该是一个大保安,朝廷就是保安机构。保安只是保护,而不是领导。保护人的“生、冲、和”,就是保护人的自我领导,自我成就。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说:“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治理天下就是辅助万物的自然本性,那个独立自在的创生之道,它在人身上的表现,在人身上的存在,就是自然本性。而不敢去干扰和破坏这个万物之自然。这个“万物之自然”是什么?这个“万物之自然”就是我们总结的“生、冲、和”。所以治理天下, 治理一个机构就是能“辅助万物之生-冲-和而不敢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要看到每个人身上的创生竞争和平衡的力量,保护这个力量,释放这个力量,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一说起老子,说起《道德经》,大家都知道“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治理观、执政观,可不是人生观。人生观就是“生、冲、和”。所谓“无为而治”就是去保护,而不是去破坏“生、冲、和”的自然本性。“无为而治”就是“辅助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道德经》二十三章中说:“希言自然。”自然是希言的。那个独立自在的创生之力量,祂是少发言的。老子的《道德经》也很希言,非常简洁。我们把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总结为:他的宇宙观是创世论的宇宙观,是“生、冲、和”,他的人生观是“生、冲、和”,他的治理观就是保护“生、冲、和”。“生、冲、和”是天道的根本特征,是人生观的取向,也是治理观保护的对象。
    我用三段《道德经》的话来总结今天的讲课内容。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创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竞争与平衡。六十四章:“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是治理观,就是辅助万物之自然,辅助“生、冲、和”。第四十八章说:“ 无为而无不为。”如果能够做到“无为而治”,能够“辅助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地去保护民众身上的“生、冲、和”,这个国家就会非常富强。
    我再总结一下老子三观:他的宇宙观就是天道是“生、冲、和”的,他的人生观就是生命应当“生、冲、和”,他的治理观就是治理=辅助“生、冲、和”。
    来源:掌上国学微信号:sinoacademy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