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与植物世界间穿行——潘富俊谈文学与植物的关联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42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鹊华秋色》 《花篮图》 《花果册》图片均选自《草木缘情》 《草木缘情》 潘富俊 著 商务印书馆 潘富俊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 他的新作《草木缘情》一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累积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在书房中遨游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考评大地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2015年8月13日,“草木缘情”光明读书会和商务印书馆在成都西西弗书店共同举办书友沙龙。让我们跟随作者潘富俊的脚步,一面亲近古诗词,一面认识大千植物世界。 中国古代没有完整的国家教育体系,对很多人而言,想要通过科举考试,自学似乎是唯一的路径。但自学也需要教材,到了宋代,十三经成为向往科举功名学子们的自学教科书。 我的关注点比较独特,古时候读书没有不读十三经的,那十三经里有多少种植物呢?从《周易》开始算起,《周易》总共出现14种植物,《尚书》出现33种植物,《诗经》138种植物,《周礼》58种,《仪礼》35种,唯一在书中没有提及植物的是《孝经》,因为《孝经》主要讲孝道,孟老夫子著作里面大概也有23种植物。 除了十三经之外,诗是中国文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主流。从中国文学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均可看出植物如何影响诗歌内容。先秦魏晋南北朝的诗出现252种植物,前唐诗出现398种植物,宋诗出现361种植物,清诗出现427种植物。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大概加起来接近600种。由此,引发我撰写了这本以植物与文学为主题的隽永关系的书——《草木缘情》。 一、历代诗词歌赋中出现最多的植物 历代诗词歌赋、章回小说的内容,无论是神怪传说或吟咏感物的作品,大都有植物的描写。有些以植物启兴,有些则以植物取喻,更多是直接对植物的吟诵。换句话说,各类文学的内容总离不开植物。 我把在不同著作里面出现最多的植物排行榜前10名排列下来,以先秦魏晋南北朝的诗来说,出现最多的是兰,然后有荷。柳在先秦魏晋南北朝排在第三名,前唐诗它是第一名,宋诗它是第二名,元诗是第一名,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诗词歌赋里面出现的植物最多的目前应该是柳树。词是从唐代开始,看看前五代词、前宋词、前金元词、前明词,第一名的都是柳树,曲也是一样,柳树是第一。 我举几个例子,对出现最多的植物做个说明。柳树,尤其是垂柳,枝条蜿蜒,风吹过来,这样飘动,会激起大家的灵感,所以形容一个女孩子腰很细叫“柳腰”,女孩子的眉毛叫“柳眉”,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家在门前种了几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在文学界的地位非常崇高,有任何一个人敢在庭院种六棵柳树吗?不可能的,他最多在家种三棵柳树,自称“三柳先生”,再后来的人就只能种两棵柳树,叫“二柳先生”。 再如《古诗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院中柳。盈盈楼上女,娇娇当户牖。”柳树是诗词吟咏最多的植物,早在汉代之前,就代表了悲情和忧愁,这首诗中的柳就带着浓浓的离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古人送别以折柳表达离别,这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唐代时候有人离开长安,东面送到灞桥,西面送到渭城,所以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小时候念这首诗,说为什么用柳,为什么不能用松?后来长大才知道柳代表离情,这首诗里有浓浓的离情画意。我现在做个结论,中国文学作品出现柳的次数最多。垂柳已经变成中国庭院非常重要的景观,在中国庭院、小桥流水旁边一定是有柳树,所以柳树代表的是中国文化。 二、古代诗人对植物的情感表达 从历代诗词的内容可知,植物的名称内涵与寓意是组成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诗词。历代诗人大都对处于周遭的植物具有感情,常常形之于诗、咏之以情。著名诗人对植物的认识,常较同时代的其他文人深入,对植物隐喻的掌握度较成熟,所引述的植物种类也比较多。 唐代是诗的极盛时期。以唐代诗人为例,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共收录诗2873首,为唐人中数目最多者,共引述植物208种,植物的种数也居冠。杜甫则在两方面都次之,其总集《杜少陵集》有诗1448首,植物有166种,都仅次于白居易。除上述的白居易与杜甫外,全诗引述植物百种以上者,均为唐代诗文成就很高的名家,如王维、李白、柳宗元、韩愈、元稹、李贺、温庭筠、李商隐、刘禹锡等。值得注意的是,韩愈传诗不到五百首(为415首),引用的植物种类却有129种,为唐人中第4高者;柳宗元的《柳河东全集》诗仅有158首,出现植物却有105种,是唐诗中引述植物频率最高者。 许多诗人对植物的生态、生理性状了解深刻,适当地引述植物于诗句中,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部分的草类凋枯时成黄褐色,称为“枯黄”,只有白草枯萎时全株白色,所以名为白草。本诗用秋枯的白草和春天成片果园的梨花形容飞雪的颜色和情境,也只有熟悉这两种植物形态特征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另外也有对植物所代表的意涵、典故知之甚深,应用于诗句之中的,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皆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柏“后凋于岁寒”,是《楚辞》重要的香木,自古即代表坚贞。刘备坟前由诸葛亮手植的柏木林,正足以象征诸葛亮的忠心。有些诗中叙述的植物象征意义,一直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譬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象征离别及相思,自王维此诗始,是诗人的创意;此后《红楼梦》曹雪芹的《红豆词》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更以红豆刻画深沉的思念之情。又如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云南结交红粉知己,以当地盛产的豆蔻花形容心目中的“天人”,临别的植物句意成为后世“豆蔻年华”成语的典故。 宋代文风更盛,诗人更多,诗人认识的植物种类也比唐代多。陆游的《剑南诗稿》收录诗9213首,引述的植物种类有281种之多,不但传下来的诗最多,植物种类也是宋代诗人中最多者。苏轼流传下来的诗有2823首,次于杨万里及赵蕃,但植物种类却仅次于陆游,有256种,这与其仕途坎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有关。杨万里诗4258首,引述植物亦多达253种,仅次于陆游和苏轼。宋代其他著名诗人,如梅尧臣、黄庭坚、王十朋、范成大等,诗作中描述植物的种类均超过两百种。比较之下,唐代仅白居易的诗超过两百种植物,显示宋代诗人所知道的植物种类普遍比唐代诗人多。 植物的描述词句影响后代很深的作品,首先是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终生未娶,执着于“梅妻鹤子”的生活,他留下的诗作不多,但都清新隽永,如本首诗用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形容梅的姿态,成为梅的代名词,广为后世诗文及画作所引用。其他用植物写景、写意的著名诗篇,还有陆游的《春残》:“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人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及《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三、古典文学与国画里的植物 自古诗、书、画合一,古典文学和国画之间有时并无明显的界限。有些画家也是著名诗人,如汉代的蔡邕、张衡均擅长诗画,虽画作因战乱而流失,但有诗文传世。唐代王维拥有诗文才华,懂音律、长书画,《王摩诘全集》诗479首,最有名的山水画是《辋川图》《江干雪霁图》。 国画的植物种类虽然历代有所不同,基本上都和文学作品《诗经》《楚辞》及历代诗词歌赋有关,每个朝代呈现的画作植物种类数也均比前代有所增加。历代也多有相同的植物种类,例如表现生态特性的植物,有松、杉、柳、芦苇、石菖蒲、荷花等。历代国画中的崇山峻岭,分布的植物不出松、杉两类,各代山水画均不乏画有松、杉。松的种类以分布最广的马尾松为主,也有分布在北方的油松。湖泊川流等湿地环境,陆地以柳树为主,岸、水之间的沼泽地则多芦苇、菖蒲,水面近景则以荷花为主。国画用以表彰气节及寄寓心志的植物,主要以松、柏、竹、菊、棘等植物为多。松、柏岁寒不凋,喻寓君子在艰苦环境仍能屹立不摇;竹则“心虚有节”,象征正人君子的谦虚美德及清高的志节;菊通常在冷凉的秋季开花,比喻临难不变节、环境越艰困越显现君子高贵的节操。棘就是酸枣,木材粉红色,谓之“赤心”,比喻忠贞的心志。 四、植物的特性与文学内容 利用植物特性与事物之间的关联,直接代替所要叙述的本体事物,经常用在文学的表现上,修辞学上谓之“借喻”。这是一种形象含蓄、简明洗练的比喻方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诗词、辞赋、章回小说中均不乏以植物借喻生活事物的例子,所比喻的内容意涵,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改变。 比如,一个非常重要的植物是椿萱,古人以“椿”来代表父亲,以“萱”来代表妈妈,所以《红楼梦》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家一定有一个建筑物叫“椿萱堂”。“椿”是香椿,“萱”即萱草。香椿属于落叶大乔木,枝叶芬芳,枝干挺直,可长成“栋梁之材”。《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说明香椿为长寿之木,因此古人以“椿”喻父。萱草为多年生草本,有“忘忧”含意,花“蕙洁兰芳,华而不艳,雅而不质”,古代常栽种在北堂庭园中观赏,由于北堂为母亲住处,故以“萱”喻母。成语“椿庭萱堂”表示父母、“椿萱并茂”喻双亲健在。 紫荆在三四月开花,先花后叶,花呈紫红色,极为艳丽,是中国庭园不可或缺的观赏树木,各地花园及私人宅第多有栽种。南朝梁·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记载:有田氏兄弟三人,共议分家,决定将庭院的紫荆一分为三,不料紫荆立即枯死。三兄弟见状有感“树本同株,闻将分析,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遂决定不分家,紫荆随即又恢复生机。这是“田家紫荆”的典故,后世用以比喻兄弟和睦相处,以“紫荆”代表兄弟情。 (本文由谭华根据读书会内容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