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人物 >

纪念陶行知 他的教育思想多少成为现实?(1)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看到陶行知先生这些朴实的话语,你有没有陷入沉思?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依然闪光,照彻今天的教育之路。 
    我们为何纪念陶行知?不只是为他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孜孜以求地为教育所作出的探索,更是为了追问,今天,他的教育思想有多少变为了现实? 
    教育思想不分年代,没有新旧,有的,只是真知。今天,让我们静下心来,思索一下陶行知先生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思索一下,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是我们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陶行知办学经历 
    1917年,从美国回国,到南高师任教,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说,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陶行知被聘为总干事。 
    1923年,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到南京、安庆、南昌、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 
    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 
    1932年,创办儿童科学通讯学校。10月1日在上海市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等,主张“以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1938年12月15日,在桂林正式成立生活教育社,当选为理事长。 
    1939年7月20日,创办育才学校。 
    1941年4月,提出“跟武训学”的口号,要求大家做艰苦办学。并定4月6日为“育才兴字节”。9月,试验“育才幼年研究生制”,选拔了27名少年研究生进行专门培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现实生活的贫病与痛苦的切身体验中曾产生行医济世的思想,而种种社会弊病又使他思考更深层的社会问题,终成医治人心的教育巨匠。 
    止于人民幸福,选择终身从教 
    陶行知选择教育,既是机遇,也是体验与理性的结果。他在金陵大学写毕业论文《共和精义》时,就把目光投向教育:“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故今日当局者第一要务……施以相当之教育,而养成其为国家主人翁之资格焉。”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于清除专制荼毒,启发人的自觉,反对施行愚民政策。他原本学政治学,当认识到学政治将来只能做官,而在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官员,便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专门研究教育。1916年,陶行知致罗素院长的信中道:“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他认为,惟有教育才能改变人心,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与自由的理想。 
    陶行知在回国轮船上和同学们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不仅这样说,而且毕生朝这个目标去做,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以调查为基本依据,以试验为根本方法,先后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国难教育运动、战时教育运动、民主教育运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