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藏书楼轶闻(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24 浙江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读·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听到这句唱词,你一定想起来了。对,元曲《窦娥冤》。你可曾知,早在明初,《窦娥冤》就险遭失传的窘境。不仅是它,整个元曲可能都残缺不全。 当时的元曲,像一个“怪胎”。它有情节,有人物,有叙事,一反先秦以来古典文学重音韵和抒情的诗歌散文等传统曲艺。那时的正统学者认为,元曲不过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技”。更伤心的还在后面,《元史》中只字不提元曲,更没有王实甫、关汉卿等元曲大家的名字和传略。 然而,元曲是幸运的。因为它遇到了长兴人臧懋循。早年,他不过是一个好游历山水却遭弹劾的官场失意人。弃官归里后,他终日以阅读为伴,埋头一心整理杂剧和话本。1615年,臧懋循精心编撰的100卷《元曲选》付梓刻印,为中国文学史抢救了包括《窦娥冤》、《汉宫秋》在内的100个元曲剧本。 不只是臧懋循。每个人的阅读,均是在衔泥筑就我们的文化史。 1995年,“世界读书日”始创者表达了这样的初衷: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或许你未曾意识到,自商末周初年间,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书《河图洛书》问世,如今,我国每年出版的书籍多达30万种。毫不讳言,每种书都在时刻汲取前人精髓,并加以创新。 在明清两代,因藏书楼的兴盛,阅读生发的新知尤盛。 湖州人严可均。他并非出身豪门世家,藏书也不过2万余卷。可他的一生,是游学抄书问道的一生。后世学者对他作出这样的结论:积累了文字学、经石学和文学史三大专题著述的大量素材和文献。其中,《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空白,且与《全唐文》交相辉映。 还有丁丙、丁申兄弟。是他们,在动乱纷扰之中抢救书籍;是他们,雇人日夜不辍抄补残本,终使《四库全书》免于战火涂炭,完成中国历史上又一文化奇迹。 因为钟情阅读,他们成为藏书家。因为对中国文化怀着深厚感情,他们置世俗安危于不顾。而因为他们,中国文化也得以传承有绪。因为他们以一己的力量保存了我们民族的文献,也保存了我们文化的命脉,保存了民族的精魂。 今天的我们,没有战乱的纷扰,没有刊印匮乏的无奈,没有思想的禁锢,读书,已然随心易得。于我们而言,世界读书日,不过是一个温馨提醒:即便是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依然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晨漱般自然,如晚安般温情。 此刻,拾起手边的书,读吧。(李月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