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孔庙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6:11:28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在清代形成的遍布全国的各孔庙建筑群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逐步开始衰退。尤其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和两次国内战争使不少孔庙建筑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从总体趋势上看,孔庙建筑开始减少,到后期尤其明显。 此间,尊孔活动已经不很突出,国家处于内忧外患,已经顾及不上推崇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可以记录的重大事件寥寥无几。191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定每年 唯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夏历岁次庚辰 1948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北平市政当局仿清代格局在国学孔庙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祭孔典礼。在此期间,国内尽管战事频繁,仍有地方出现新的孔庙建筑群,有的还颇具规模。 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东大直街上就有一座建于1926年的大型文庙。它是黑龙江省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该庙由殿堂门庑围合成三进院落。坐北朝南,依南起有建筑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其泮池为青石围成,泮桥饰以白玉雕栏。棂星门为木牌坊,三间四柱,黄琉璃瓦,斗拱叠射。大成门五开间,单檐琉璃庑殿顶。大成殿,面阔九间、重檐歇山式、琉璃黄瓦、汉白玉栏杆,前后出三陛,中为螭陛,两旁各十级台阶。殿内供奉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的牌位。其东西庑内供奉的是先贤先儒的牌位。崇圣祠面阔七间,单檐琉璃庑殿顶,供有孔子五代祖孙的牌位,后改为书厅。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为五、九、七间的规格,红墙黄瓦白玉的礼遇,表明它和曲阜、北京孔庙规格同等,享受的是皇宫礼制。 新疆乌鲁木齐文庙,原为“文武庙”,是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以后,清朝政府扩建乌鲁木齐新城时修建的。因供奉着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和义胆侠士关羽而得名。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清政府为纪念在收复新疆的战役中阵亡的将士将“文武祭祀。1922年建成“上帝庙”。上帝庙主要祭祀上帝,配享孔子。当时在乌鲁木齐和全新疆其他各地任职的文武官员,就职前都要到上帝庙宣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复改为文庙,每年在此举行祭祀活动。建筑式样及组群仿清代孔庙格局,占地 辽宁营口文庙发球民国年间重新修建的文庙。据《营口县志》记载,文庙旧址在邑内大水塘村北,由于地势低洼狭窄,湫溢不堪,祭祀孔子活动极为不便。民国五年(1916年)当时的知县朱佩兰在五台子张营(军营)旧址进行改建,未等文庙开祭即离位。后任县知事李仙银继续操办,庙宇仍是简陋。民国十四年(1925年),文庙移并西大庙。直至民国十门年(1927年)七月,县知事靳造华奉辽宁省教育厅通令,凡各县未完善(文庙)者,一很修建。遂在当地双调子南街择地重建,由当时的教育公所所长姜希尚主其事,并成立了筹建文庙委员会。新建文庙占地面积 民国十六年(1927年),齐齐哈尔文庙进行了重修。咸丰元年(1850年),齐齐哈尔修建孔庙,地址在砖城内的东南隅。东西两边各有栅门,因东端靠近城根,所以只有西门可以通行,因东端靠近城根,所以只有西门可以通行。棂星门外有半月形水池,池甚狭窄,仅丈余。大成殿居中五间,东西厢为两庑各三间,孔庙建成后,历任黑龙江将军每逢春秋祀孔之日,便率僚属前往致祭。其间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二十一年(1932年)曾进行重修和修整,齐齐哈尔解放前夕,庙宇已日渐凋敝。新中国成立后,由省政府使用。今建化区程家胡同以南、齐齐哈尔市第二幼儿园及其以东之地即其旧址。 近代至民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地方孔庙大多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者年久失修,或者为战事破坏。 台湾台北孔庙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甲午中日战争中(1895年),日军侵占台北,驻扎孔庙,神牌、祭器均被毁坏。1907年,日军撤毁文庙新建日语言学校。台湾台南孔庙始建于南明永历十九年(1666年),为台湾学宫之首,属台湾岛后,孔庙为日军屯地。“学制自废,嗣充台南民政支所职员宿舍”。日据末期,当地乡绅得以修复并以“全台首学”木匾悬于孔庙。1945年,孔庙又受盟军战机轰炸,大成、明伦堂等建筑遭到破坏。宜兰孔庙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开蓝进士杨世芳新科及第,载誉返乡,为倡导文风,号召各界士绅共同捐建,隔年动工,历时10年竣工。甲午战后20余载,濒临毁灭。曾有“全台最美的大成殿”之称的宜兰孔庙,1943年被日军占用又遭盟军团炸毁。以后,连遭两次台风袭击,基本全毁。后来只得另辟新址重建。可见战争对孔庙建筑群的破坏。在西南地区,文庙又是抗日战争期间后方的绝好的教学科研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湄潭浙江大学样舍设立在贵州湄潭文庙,客观上将文庙保护起来。学校将理学院、家学院和师范学院的理科系设在湄潭,县文庙被作为浙江大学校的分部办公室。 民国时期的江阴文庙的状况可以说是江南孔庙的一个缩影。 江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因范仲淹在北宋景三年(1036年)称颂江阴文庙“堂焉巍奂,廊焉徘徊,大门斯清、高门有闶”,以一派宫殿气氛而闻名江南。后历经元明清的多次修建修葺,据《江阴县去》记载,在清代末期已有照壁、德配天地坊、道冠古今坊、金声门、玉振门、棂星门、泮桥、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新斋、时习斋等文庙建筑。1901年,被改名为校士馆,1903的兼办高等小学。1905年专办学堂,取名礼延高等小学,1912年遵照县公署统一规划,改名为江阴县第一高等小学样。将君子堂改为教室,原有各斋、堂根据学校需要进行了改扩建。历史上,江阴文庙的最后一次修建是民国四年(1915年),据记载,当时地方议会拨款三百银元,地方乡绅吴穆晴、高学成等捐银九百元,对殿、堂、门、庭、祠、桥重点修葺。这次修建仍然是为了满足学校功能的需要。军阀混战时期,文庙的部分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日本侵华战争中,驻江阴日军马队驻进了文庙,将大成殿中殿柱架阁成马厩,殿内地砖也遭到严重破坏。庙院内马匹散系,碑碣倒塌或被打碎。抗战胜利以后,幸存的文庙主体建筑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均被改为中学校舍,大成殿成为危房,作为废旧物资储藏处,明伦堂成为学生餐厅,并在堂前加盖了房屋以弥补不足,东西庑成教师、学生宿舍,大成殿前的空地成为集会场所,明伦堂后原立碑处以及尊经阁被辟为操场,四只石乌龟在扩建校舍时被粉身碎骨为填碎石。可见,战争对孔庙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甘肃省兰州文庙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在民国时期,由于政府无钱办教育,遍及大江南北的孔庙建筑群,自然就成了各类学校的基础。如贵州湄潭文庙,在抗日战争期间地处后方,是绝好的教学科研之地,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故设于此,文庙作为学校分部办公室,使文庙得以保护和维修。这种状况有的地方维持时间较长,在西部地区不少地方维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的河南新蔡文庙,在民国初期,多次驻兵,频遭破坏,土匪入城又受糟蹋,庙中文书、乐器、祭器、舞衣等尽散失;部分祠、亭、斋、廊及奎星楼、文明楼皆倒塌;石碑、石门损坏,抗日战争时龙门也被扒掉。后经两次整修文庙,又伐掉了院中的一些古木佳树,大成殿后墙正中,改为向后凸出,孔子像后移。在此期间,该处曾办过劝学所、师范讲习所、初级小学、完全小学等。解放前夕,文庙又遭洗劫,院中建筑仍存多处遗迹。解放后,政府在这里重新办起完全小学。这种状况有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原本不具备办现代学校功能的孔庙建筑群,被改作学校的校舍,与孔庙建筑的本身功能不相适应,造成了既成事实的破坏。另一方面,改作学校后,由于古建筑的主体部分未作根本性的变动,孔庙基础未作彻底变更,孔庙的使用面积未作大的变更,使得孔庙建筑群在以后的城市改造中,得以保存下来,为以后的孔庙恢复性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客观上又起到了保护孔庙建筑群的作用。 明国时期,尽管战事频繁,地方政府疲于奔命,孔庙建筑普遍得不到保护和修葺。但仍有一些地区在战火之余,在地方乡伸的支持下,修建或重建毁于战争的孔庙建筑群。 据《辽阳县志》记载,辽阳文庙是在元代辽阳路儒学的旧基上,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到民国时期,已经历了明景泰、弘治、正德、嘉靖,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和民国年间等二十多次的增扩、修复。1900年,沙俄大兵入侵此庙,木主祭器被洗劫一空,古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文庙由此衰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地方政府对文庙进行了民国时期最后一次修葺。维修后的辽阳文庙,共分三层院落,时称是东北地区建庙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庙宇。 民国时期的云南昆明文庙也是经历了兴衰成败,该庙始建于元代(1274年),系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所建,曾毁于1647年的明末农民起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于今天的文庙街。在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文庙遭日机轰炸。据记载,1941年月日月,由于在文庙奎星阁前陈列了一架被我军击落的日机,被日军间谍发现,发回情报,29日,共十余架日战机对文庙一带进行了轰炸。大成殿、大成门、桂香阁、明伦堂、尊经阁炸毁,崇圣殿被炸掉一半。1942年,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熙私人捐资襄助修复文庙。1946年,云南省政府拨款对文庙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昆明文庙是市区内较大的建筑群,由大成殿、崇圣殿、桂香阁、明伦堂、尊经阁、魁经阁等组成,建筑面积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