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庙 >

台湾地区的孔庙建筑


    台湾尽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但其中华文化的脉络、尊崇儒家思想的根基并不会国海峡阻隔而中断。近百余年来,台湾地区文庙依然按照中华民族传统的模式发展着,在近现代中国孔庙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按照台湾地方习惯的称呼,现台湾地区各地文庙建筑一律称为“孔庙”。自清康熙五年、南明康历二十年(1666年)台湾的咨议参军陈永华倡议修建的台湾省首座孔庙——台南孔庙,到20世纪末,台湾岛已建有大小孔庙40余座。目前,经市县政府登记的孔庙已经达到23座之多。台湾孔庙现存数量较多,除为数极少的几座明代末期和清代前期的孔庙外,绝大部分始建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20世纪中后期又重建或新建,在中国现代孔庙建筑中,台湾地区孔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台湾地区孔庙分官立和私立两种类型。
    官立孔庙,是指地方政府组织投资建设的孔庙建筑。这类孔庙建筑格局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由地方政府或指定专业机构、或委托成立孔庙管理委员会进行日常管理。这类孔庙有:
    台北孔庙,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清代修建的孔庙原位于今重庆南路一女中附近,日本人据台后把原有庙宇拆除,改建第一高等女子学校和地方法院。今大龙峒孔子庙是日据时期民建的孔子庙。1925年,陈培根、辜显荣等地方士绅组成的“台北重圣会”筹钱、捐地,并邀请祖国大陆惠安地区的工匠五益顺负责设计。1972年此庙捐献出来,由台北市政府接管。台北孔庙现存建筑有:万仞宫墙、棂星门、礼门、议路、黉门、泮池、东西庑、大万殿、崇圣祠等建筑。其整个建筑式样堪称台湾地区最典型的“泉州木结构”风格。其大成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正面楹柱为镂空柱浮雕盘龙石柱。
    桃园孔庙,始建于1985年。由地方人士石万全、简麒标等倡议,以弘教化易风俗之意旨,并配合观光事业之推展,委托陈荣辉建筑事务所,于桃园县立虎头山麓兴建现代仿古建筑桃园孔庙。其大成殿内设有孔子神像,与一般孔庙中只有牌位不立神像而有所不同。大成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
    新竹孔庙,始建于嘉庆地老天荒十二年(1817年)。原址在市中心旧中兴百货附近。嘉庆二十二由淡水厅同知张学溥倡议,在新竹城内南游击署左畔兴建学宫。日据时期孔庙被日军占用充作营房,稍后并改为新竹女子公学校,虽保留大成殿,但已多处被坏。1957年,利用仅存之旧材料,迁建到中山公园现址。现有建筑名宦祠、乡贤祠、昭忠祠、节孝祠、大成殿等,大成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正面楹柱为镂空柱浮雕盘龙石柱。
    台中孔庙,始建于1974年。是地方政府为倡导复兴中华文化、弘扬儒学而筹建的现代孔庙。地方政府组建筹建委员会主其事,除了地方绅耆捐资外,颜钦贤先生将大智路上1500平方米土地出售充作建庙基金。台中孔庙为新建的仿宋宫殿式建筑,平面配置系参照曲阜孔庙设置,将规模缩小,于1976年完工。现有建筑照壁、棂星门、泮池、崇圣祠、瘗所、燎亭、大成门、东西庑、观德门、毓粹门、大成殿等。大成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
    彰化孔庙,原为文石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由知县张镐等人创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举乱焚城,受到毁损,道光十年(1830年),重新整修使彰化孔庙有了较完整的规模,1971年地方人士曾酝酿出售孔庙地皮,企图改建为商业大楼,经有心人士奔走,才得保留,并得到县政府拨款补助依原貌整修,1978年修复完成。现存主要建筑有大成殿、魁星楼。大成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式,黄钯琉璃瓦。
    嘉义孔庙,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知县周钟大修后,规制大约齐务。嘉义孔庙的启圣祠、明伦堂、文昌祠并列在大成殿后,而分别为独立的建筑,是台湾孔庙空间配置上相当特殊的例子。现存建筑为1961年重建,包括大成殿、启圣祠、明伦堂、文昌祠等建筑。大成殿面阔七间,单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
    台南孔庙,始建于清康熙五年(南明康历二十年,1666年)。由时任咨议参军陈永华倡议建筑,是台湾省最古老的孔庙,有“全台首学”之称,也是台湾孔庙建筑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目前的台南孔庙占地约9000多平方米,建筑物十五座,整个空间氛围配合庭院老榕树,呈现出强烈的人文气息。现有建筑为礼门、义路、棂星门、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魁星阁等,大成殿为面阔七间,重檐歇山式,黄钯琉璃瓦。
    高雄孔庙,1976年兴建落成,在旧文庙东北方莲池潭北岸,半屏山之东。属于现代仿宋宫殿式建筑。大成殿,仿故宫太和殿之规制崇基重檐,黄瓦覆顶,墨础立地,朱柱门窗,白石栏杆。现有建筑万仞宫墙、礼门、义路、黉宫坊、泮宫坊、泮池、棂星门、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等。大成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
    左营旧城孔庙,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凤山首任知县杨芳声创建。清代庙前有天然泮池。民国十三年(1924年)被改为旧城公学校校舍,后因白蚁蛀蚀,残破不全,如今只剩下崇圣祠。
    旗山孔庙,始建于1984年。1985年完工,地处山区。因防水工程不良,1993年将危险建筑封闭。现存建筑为大成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
    屏东孔庙,原为屏东书院,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凤山知县吴性诚及阿猴(今屏东)贡生郭萃、林梦扬筹建。屏档书院,前面是讲堂,后面则祀奉文昌帝君与先贤程子、周子。1895年,书院改为孔子庙,祀孔子,配祀四配及周子、二程子、张子、朱子五大宋儒。现有建筑为万仞宫墙、仪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祠、礼器库、乐器库等。大成殿为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
    宜兰孔庙,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由地方开蓝进士杨世芳倡建。历时10年建成宜兰孔庙。1943年孔庙被日军占用又遭盟军炸毁,且于1950年及1951年连遭两次台风侵袭,几乎全毁。1954年重建大成殿于宜兰市的新兴街,其余工程于1977年4月才完工,现隶属于民政局礼俗文物课管辖。现在建筑有泮池、东西庑、大成殿等。大成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正面楹柱为镂空柱浮雕盘龙石柱。
    澎湖孔庙,前身为文石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彭澎通判胡建伟所创建。日本占据时,地方人士为保护民族固有文化而将书院改名为孔子庙,且将原讲堂改为大成殿奉祀至圣先师孔子。澎湖孔庙之魁星楼相当有特色,楼为两层,底层之角有斜墙伸出,并挖有门洞,屋顶为台湾甚少见的“硬山庑殿”顶,黄色琉璃瓦。现存建筑为大成殿、魁星楼。
    以上为台湾现保存下来的官立孔庙
    以下介绍台湾地区的私立孔庙。
    苗栗象山孔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地方士绅汤阿统、彭华真等人倡议发起,汤阿统捐赠建庙田地,彭华真等人负责筹款,建造草庵三间,称玉衡宫,奉祀玉皇大帝和关圣帝君等神灵,开堂阐教,是为象山地方乡民信仰中心。当时为道教建筑“玉衡宫”。由于台湾被日本人侵据,当地的有志之士,特以“玉衡宫”为掩护,暗中成为抗日集会之所,并开设象山汉学院,专门讲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学重要经典,在庙中奉祀孔子神位。1974年地方士绅倡议改建,将道教神祗移至新建之玉衡宫,将孔子庙独立。至圣先师孔子专奉于原殿内是为孔子庙,以维持儒道二门之独立完整。工程于1975年完成。
    埔里孔庙,始建于1911年。原为埔里人士捐资兴建武圣庙时所建立的“修化堂”。1926年改建修化堂为“育化堂”,奉祀至圣先师孔子为主座,武圣关圣帝君为陪座,合祀吕祖师、司命真君等。1960年文武二圣分祀,设立埔里孔子庙。现存建筑为育化堂(奉祀孔子、关公、文昌帝君、吕祖师、司命真君);育化堂(主祀孔子),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式。
    日月潭文武庙,1932年年台湾电力公司利用日月潭建坝储水发电,1943年完工。潭畔因而沦为水域,电力公司将水域中的“龙凤宫”及“益化堂”二庙,择地迁建“文武庙”合祀孔子、关帝。现存建筑为至圣先师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
    南投孔庙,即蓝田书院,现在称为“孔子庙文昌祠”。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1916年迁建于文昌街现址,日据时又名南投孔子庙。如今奉祀的是孔子、文昌帝君、关公、魁星、金甲神等。现存建筑大成殿或称文昌祠(同奉孔子、文昌帝君、关公、魁星、金甲神),面阔三间,三脊顶三檐硬山式,黄色琉璃瓦。
    罗东孔庙,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900年)。罗东地方读书人黄永在等74人,为振兴文运捐资组成“文宗社”,1900年在罗东义和里兴建罗东孔子庙,奉祀至圣先师孔子,同祀仓颉祖师、周濂溪、张横渠、程明道、程伊川、朱熹等先贤。1966年因年久失修,乃废弃旧址,迁建于现址。现存建筑为大成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
    归仁敦源圣庙,1882年开始有敦源社,举办崇祀孔子活动现存建筑为1927年所建。主要建筑为大成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式,黄色琉璃瓦。台南县的主要祭孔大典一般都在圣庙举行。
    鹿港文武庙,为文庙、武庙、文开书院三者合一的建筑群。其中文庙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现存建筑为祀孔子、关圣帝君、文昌帝君的非文庙礼制建筑。
    现存台湾孔庙中,有七座孔庙保持了清代孔庙的式样,也就是说其建筑式样及祭祀活动基本符合孔庙礼制。这些孔庙是:台北孔庙、台中孔庙、彰化孔庙、台南孔庙、高雄孔庙、屏东孔庙、宜兰孔庙等。这七座孔庙的基本特点是:均有大成殿、东西庑、崇圣祠,并且其各建筑的功能与祖国大陆孔庙一致。大成殿供奉孔子及四配十哲,东西庑奉祀先贤先儒,崇圣祠奉祀五代祖先。这七座孔庙第年都举行祭孔释,均由各地地方长官致祭。《版权属于中国国学网,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