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海外汉学 > 中外交流 >

《西游记》在海外


    在《西游记》成书以前,唐僧取经故事也早已远播国外,如朝鲜古代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就介绍过《唐三藏西游记》话本中“闹天宫”、“黄风怪”、蜘蛛精”、“狮子怪”、“红孩儿怪”、“火焰山”等等故事情节,可见这些神话故事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道,也为国外人民所爱重。
    《西游记》因为写的是唐僧赴印度取经的故事,它的题材本身就涉及世界文化的交流,这是与中国其他古典小说有所不同的。关于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原型,国内外学人一般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来自唐传奇小说无支祁,一种认为来自印度古代史诗中的哈奴曼。季羡林教授在其新著《罗摩衍那初探》中说:“我过去是,现在我仍然是主张第二种说法的。整个《西游记》的中心故事就是到印度去取经,佛教色彩极浓,里面许多斗法的故事,比如孙悟空与杨二郎的斗法,简直就像从佛经里面抄来似的。连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都可以在佛典里找到它的副本。为什么单单这个孙悟空就不能是从印度借来的呢?”
    美国阿瑟·韦理(Arthur Waley),将《西游记》书名译为《猴》(Monkey),这个译名在西方颇为通行。英国大百科全书介绍《西游记》时说:“十六世纪中国作家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即众所周知的被译为《猴》的这部书,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美国大百科全书介绍说:“在十六世纪中国出现的描写僧人西行取经故事的《西游记》,被译为《猴》,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此书经过许多人参加创作,最后是由吴承恩在比较粗糙的基础上,经过很大的加工提高而写成的。”法国大百科全书写道:“《西游记》是关于著名僧人唐玄奘的历险故事。这位高僧西游的目的是精研印度佛教的宗旨,他的同行者有被他收为门徒的魔猴、猪精、沙妖怪。他们师徒四人经过许许多多奇幻的地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有朋友,有敌人。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德国迈耶大百科全书认为:“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
    国外对《西游记》的研究,以日本汉学家的成绩较多。较早的重要论文有猪俣庄八的《关于西游记》、中野美代子的《西游记和三藏法师传》、田中谦二和荒井健的《西游记的文学》、内田道夫的《西游记的语言》等。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重要论文有太田辰夫的《朴通事谚解所引西游记考》(载“神户大学论丛”1959年十月号)、小川环树的《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的创作》(载“东光”1949年3月第八号)、 鸟居久靖的《西游记在日本的流传》(载1955年“天理大学学报”第十九集),七十年代有太田辰夫的《西游记形成的新研究》(载《东方文化学院学报》32、96——113页,1977年), 矶部彰的《“元本西游记”中孙行者的形成——从猴行者到孙行者》(载《集刊东洋学》,三八,1977年,103——127页)等。在西方,五十年代以来有关《西游记》的重要论著,应推吴益泰的《中国神话》(收入一九五九年纽约及伦敦版“拉鲁斯神学百科全书”)、  阿瑟·韦理的《真实的三藏法师及其它》(1952年由纽约及伦敦分别出版)、柳存仁的《吴承恩传》(1967年由莱顿E.J.布里尔出版社出版)、浦安迪(安德鲁H.普莱克斯)的《西游记与红楼梦中的寓言》(收入197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中国叙书体文学评论集》)等。韦理的专著是论述玄奘的传记与小说《西游记》的关系,浦安迪的论文主要是通过研究《红楼梦》与《西游记》如何广泛运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寓言手段,从而比较和探讨两部小说在艺术上所共同成功之点。西方汉学家一般都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及比较文学的研究,他们在研究《西游记》时除与中国其它古典小说进行比较外,也往往和印度及西方名著如荷马的《奥德塞》、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歌德的《浮士德》等进行比较。
    由于外文译文所依据的版本不一,在介绍译文和外文论著之前,需要简略谈谈《西游记》的主要版本和国外收藏情况。
    解放以前,国内通行的《西游记》主要是各种清刻本和以清刻本为根据的排印本,明刻本在国内外都流传甚少。国外收藏《西游记》的明清刻本,以日本最为丰富。据日本斋田秋男、伊藤敬一近年所撰《西游记的研究和资料》一文介绍,日本所藏《西游记》刻本有以下各种:
    一、明刻本:
    1.华阳洞天主人校本
    ①金陵唐氏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日光慈眼堂、天理图书馆、广岛浅野图书馆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也藏有此本)。
    ②闽书林杨闽斋清白堂刊本《鼎锲京本全像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内阁文库藏。
    ③朱继元刊本《全像唐三藏西游记》。国会图书馆上野分馆、日光慈眼堂藏。
    2.李卓吾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一百回(不分卷)。内阁文库、书陵部、广岛市浅野图书馆、广岛大学藏(北京历史博物馆也藏有此本)。
    3.朱鼎臣编、书林刘莲台刊本《鼎锲全相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四册。日光慈眼堂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也藏有此本)。
    4.杨致和编本《西游记传》(一名《西游唐三藏出身传》),四卷四十一回。东洋文库、无穷会图书馆藏。
    二、清刻本:
    1.汪@①漪本《西游证道书》,一百回。内阁文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
    2.刘一明本《西游原旨》,一百回。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
    3.张书绅本《新说西游记》,一百回。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研究室藏。
    西方国家藏本,据孙楷弟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明金陵大业堂重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柳存仁先生《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著录,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伦敦英国博物院均藏有芥子园小型陈士斌本《西游真诠》。
    清刻本与明刻本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明刻本中的许多韵语、方言土语,在清刻本中都作了删改;关于唐僧出身的故事,绝大部分明刻本都没有,只《西游释厄传》有“陈光蕊及第成婚”、“刘洪谋死陈光蕊”、“小龙王救醒陈光蕊”、“江流和尚思报本”四个节目的粗略叙述,清初刻本《西游证道书》即大致据此四个节目写成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此第九回为以后的各种清刻本所沿袭,即成为一般通行本。解放后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出版的《西游记》,是以明世德堂刻本为底本并采取了清刻本第九回的文字。但此第九回实不像吴承恩的原作,所以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的新整理本,全书仍依世德堂原本排印,而将清刻本的第九回排在第八回、第九回之间,作为附录,这既照顾了明刻本的原貌,也照顾了全书故事的完整性。
    《西游记》的外文译文,据笔者掌握的材料,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介绍如下:
    一、英译文
    1.片段译文
    最早将《西游记》片段文字译成英文的是塞谬尔I. 伍德布里奇(Samuel I.Woodbridge),他所译的小册子名为《金角龙王, 皇帝游地府》。这是根据卫三畏编集的汉语读本小册子译出的,内容即《西游记》通行本第十回、第十一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游地府太宗还魂”的文字选择。此英文小册子1895年由上海华北捷报社(N.C.Herald)出版。
    翟理思译有《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中的一段文字(即南无宝幢光王佛引唐僧师徒渡过“凌云仙渡”的故事),见他所编译的《中国文学史》一书,此书由伦敦威廉海涅曼出版社于1900年出版(列为“世界文学简史十”)。译者在这段译文之前,对《西游记》一书和唐僧、孙悟空等人物作了简要介绍。
    詹姆斯·韦尔(James Ware)翻译的两段英译文,载于上海华北捷报社出版的《亚东杂志》(East of Asia Magazine)1905年第四卷。第一段为《西游记》前七回的摘译;第二段为《西游记》第九回至第十四回的摘译。两段译文的总题是《中国的仙境》,译文之前有译者写的《唐僧及西游记介绍》一文。
    倭讷编著的《中国神话与传说》一书的第十六章为介绍《西游记》的专章,题作《猴子如何成神》,其中对《西游记》的主要情节,都摘有片段译文。此书由伦敦G.G.哈拉普有限公司于1922年出版,书中还有插图两幅,一幅是“黑河妖孽擒僧去”(352页), 一幅是“五圣成真”(368页)。
    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编著的英文本《中国神话故事集》,其中第十七篇题为《杨二郎》,第十八篇题为《哪吒》,第六十九篇题为《江流和尚》,第七十四篇题为《猿猴孙悟空》,各篇都是《西游记》情节的综合译述。这些译述文字原是德文(见下),由译述者自己转译为英文。此英文本《中国神话故事集》由纽约弗雷德里克·阿·斯托克公司于1921年出版。
    王际真翻译的《西游记》前七回的英译文,收入高乔治(即高克毅)编辑的《中国智慧与幽默》一书,此书1946年由纽约科沃德——麦卡恩出版社出版。
    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杂志1961年一月号载有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西游记》的三篇译文,即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126——142页)、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142——156页)、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156——172页),译文之前并载译者所撰《西游记介绍》一文(115——125页)。《中国文学》1966年五月号又载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的译文(100——117页),并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插图一幅。
    2.译本
    《西游记》最早的英译本,为蒂莫西·理查德(Timothy Richard)所译,书名《圣僧天国之行》,书的内封题:“一部伟大的中国讽喻史诗”。这是根据题为邱长春作《西游证道书》本翻译的,前七回为全译文,第八回至一百回为选译文。此书1913年由上海基督教文学会出版(363页),另有1940年版本。
    蒂莫西·理查德还翻译了《三国演义与圣僧天国之行》一书,其所据中文底本为袁家骅编选的《三国演义与西游记》(上海北新书局1931年版),《西游记》占该译本的后半部分(115——265页)。
    海伦·M·海斯(Helen M Hayes)翻译的英译本《西游记》,书名《佛教徒的天路历程:西游记》。此书为一百回选译本,1930年由伦敦约翰J.默里出版社及纽约E.P.达顿出版社分别出版(105页), 列入《东方知识丛书》。
    阿瑟·韦理译为《猴》的《西游记》之英译本,1942年由纽约艾伦与昂温出版公司出版,1943年由纽约约翰戴公司再版(306页)。 这是根据上海亚东图书馆1927年排印本选译的,选译的内容为原书的第一至第十五回、第十八至十九回、第二十二回、第三十七至三十九回、第四十四至第四十九回、第九十八至一百回,共三十回,书前并译有胡适关于《西游记》的考证文章。韦理的译文能传达原文的风格,在西方被公认为是高水平的,所以这一译本曾印刷多次。译者在为此译本所作的序言中说:“《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我的选译文大幅度缩减了它的长度,省略了原著插进的许多诗词,这些诗词是十分难译的。书中主角‘猴’是无可匹敌的,它是荒诞与美的结合,猴所打乱的天宫世界,实际是反映着人间封建官僚的统治,这一点,在中国是一种公认的看法。”
    韦理还有一种为儿童阅读的英文选译本,书名《猴子历险记》,一九四四年由纽约约翰戴公司出版(一四三页)。书中附有库尔特·威斯(Kurt Wiese)所作插图。
    陈智诚与陈智龙(Chan Christina and Chan Plato )合译的《西游记》的英文选译本,书名《魔猴》,一九四四年由纽约惠特尔西豪斯出版社及麦克罗——希尔出版社分别出版(50页),附有插图。
    北京外文出版社1958年翻译出版一种《西游记》的英文选译单行本,书名《火焰山》。
    乔治·瑟内尔(Ceorge Theiner)根据《西游记》捷克文选译本转译的英译本,书名《猴王》,1964年在伦敦出版。
    余国藩翻译的英文全译本《西游记》共分四卷,1977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分别在芝加哥与伦敦同时出版第一卷,现已全部出齐。第一卷书内有译者序、注释和汉英专有名词对照表。余国藩教授在这个译本的序言中,对《西游记》的英、法、俄等译本均有所评述,并特别推崇韦理的译文,称赞韦理的才华及其成就,但也为韦理未能将《西游记》全部译出表示惋惜。余国藩认为,《西游记》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精品之一,包含着对儒、释、道三教严肃的讽喻,要把原文全部忠实地译出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而他在译本序言中又说:“我很幸运,自从我来到芝加哥后就得以向内森·斯科特(Nathan Scott)老师及许多同事请教,如果没有老师、同仁和芝加哥大学的帮助,或者我缺乏勇气,要完成如此重大的翻译任务是不可能的。”余国藩的这个《西游记》英文全译本,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如:伦敦出版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报》曾载波拉德(D.E.Pollard)的评论文章, 美国安阿博出版的《亚洲研究杂志》曾载王靖宇(Wang,John C.Y.)的评论文章。
    詹纳尔(W.J.F.Jenner)翻译的《大闹天宫——猴王历险记》,1977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一册,附有李士伋所作插图。这是根据电影动画片《大闹天宫》脚本译出的。詹纳尔还翻译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整理本《西游记》全文,由外文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
    二、法译文
    1.片段译文
    《西游记》的法文片段译文的译者,较早的是十九世纪中叶的西奥多·帕维(Theodore Pavie)。他的两篇译文一篇题作《三藏和尚江中得救》,即《西游记》通行本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另一篇题作《龙王的传说;佛教的故事》,即《西游记》通行本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书托冥吏”及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这两篇译文分别发表于巴黎出版的《亚洲杂志》第九期三(357——392页)与第十期(308——374页),后收入帕维编译的《故事与小说集》一书(57——88页,167——203页)。
    苏利埃·德莫朗(Soulie de Morant)翻译的《西游记》的法译文有三回,即通行本的第十回、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收入他编译的《中国文学选》一书(264—286页)。此书由巴黎梅居尔·德·佛朗斯出版社于1912年出版,共391页。
    徐仲年编译的法文本《中国诗文选》,摘译了《西游记》的两段译文。一段题为《孙猴的变化》(即《西游记》第六回“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摘译);一段题为《火焰山》,(即《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摘译)。两段译文之前有编译者所写《吴承恩与西游记》及尤侗《西游记序》的译文(270——277页)。此书由巴黎德拉格拉夫书店于1933年出版,共445页。
    巴黎维加出版社1933年出版的吴益泰(Ou—I—tai)编写的《中国小说概论》,在介绍中国神魔小说时,对《西游记》第六回文字作了摘译,并附有《西游记》插图一幅(见该书31—46页)。
    2.译本
    苏利埃·德·莫朗翻译的《西游记》的法译本,书名《猴与猪;神魔历险记》,是百回选译本,由巴黎笛子(A la Sirene )出版社于1924年出版(151页),附有安德列·维尔德插图。
    路易·阿弗诺尔(Louis Avenol)的法译本《西游记》,1957年由巴黎瑟伊尔出版社出版。这是根据上海文成书店1909年石印本选译的。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封面印有孙悟空彩色图像,内容是原书的第一至第五十三回;第二卷封面印有唐僧彩色画像,内容是原书的第五十四至一百回。书中有关宗教、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采用上海远东法文学校的译名,译文多采用意译,并附有不少注释,其目的是为了使法文读者能深入理解原文的含义。美国汉学家余国藩认为,此译本的译文有许多称得上是优美散文的段落,但译错的地方亦颇不少。
    三、德译文
    1.片段译文
    卫礼贤编译的德文本《中国通俗小说》一书,其中第十七篇题为《杨二郎》,第十八篇题为《哪吒》,第九十二篇题为《江流和尚》,第一百篇题为《猿猴孙悟空》,都是对《西游记》情节的综合译述,与上边提到的英文本《中国神话故事集》所译述的内容相同。此德文本《中国通俗小说》由欧根迪斯里希斯耶纳出版社出版,有1914年版及1921年版,书中228页并有《西游记》插图“如来佛”一幅。
    2.译本
    乔吉特·博纳与玛丽亚·尼尔斯(Georgette Bone rund MariaNils)合译的《西游记》的德文百回选译本,书名《猴子取经记》,由苏黎世阿提密斯出版社于1946年出版(四六四页),附有插图。此译本是根据韦理的英译本《猴》载译的。
    约翰娜·赫茨费尔德(Johana Herzfeldt)翻译的德文选译本《西游记》,由鲁道尔施塔特格赖芬出版社于1962年出版(502页)。 书中附有译者所作注解以及《序言》、《玄奘的历史及其赴印度的旅行》、《吴承恩及其小说〈西游记〉》三篇文章。《序言》中提到,原文的文言部分很难译,特别是诗词韵语更难表达,因而都作了删节。
    另外,北京外文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一种改编本画册,书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由王星北改编,赵宏本、钱笑呆绘图,110页。 此画册有英、法、德、意、西、世、斯等语种版本,英、法、德语1964年出版,英语1973年出第二版,法语1974年出第二版,意、西、 世、 斯语1974年出版。
    四、俄译文
    俄译文《西游记》有百回全译本,译者是罗加切夫(A.PoFayeb ),由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于1959 年出版。 这是根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年排印本翻译的,也是《西游记》的第一个俄文译本。书中有译者所作《序言》,对吴承恩及其作品作了介绍。 全书分为四卷, 卷一(456页),卷二(447页),卷三(487页),各附插图四幅,卷四(533页)附插图一幅。
    五、捷克译文
    《西游记》捷克文译本书名《猴王》,是百回选译本,装潢精美,附有插图。上文提到的乔治·瑟内尔的英译本,即据此本转译。
    六、罗马尼亚译文
    罗马尼亚文译本《西游记》,也是百回选译本,由米纳尔瓦出版社于1971年出版。
    七、波兰译文
    塔杜什·兹比科斯基(Tadeusz Zbikowski )翻译的波兰文译本《西游记》,书名《猴子造反》,1976年由华沙读者出版社出版,215 页,为选译本。
    八、东方文种译文
    1.越南译文
    越文译本《西游记》是根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翻译的,译者是瑞定(Thuy Dinh ), 出版者是河内普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是1961年。译本全书分作八卷:卷一为一至十回(251页), 卷二为十一至二十二回(235页),卷三为二十三至三十四回(237页),卷四为三十五至四十八回(247页),卷五为四十九至五十八回(270页),卷六为五十九至七十回(223页),卷七为七十一至八十四回(279页),卷八为八十五至一百回(274页)。书中附有插图多幅, 并附有《吴承恩的思想、生活及其〈西游记〉的来源》、《〈西游记〉的思想意义》,《〈西游记〉的艺术成就》、《〈西游记〉的评论与研究》四篇文章。据出版者在书前介绍,这个译本只删节了不影响小说故事情节的一些文字,所附插图是根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册拍照的,有关小说及其作者的材料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的,出版者并对此表示感谢。
    2.朝鲜译文
    朝鲜著名汉学家李周洪所译《西游记》的朝文全译本,书名《向破西游记》(向破是李周洪的笔名),由语文阁于1966年出版,共三卷,列入《中国古典文学选集六——八》。此译本在书前各回回目下附有汉文的简化标题,如第一回标作“美猴王”、第三十四回标作“者行孙”、第六十八回标作“朱紫国”、第一百回标作“五圣真”等等。全书三卷的分回是:卷一“美猴王——行者孙”(第一——三十四回,359 页);卷二“芭蕉扇——朱紫国”(第三十五——六十八回,351页);卷三“乌金丹——五圣真”(第六十九——一○○回,347页)。 书中有禹庆熙所绘插图,并有译者所作《西游记题解》。《题解》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为中国四大奇书,而男女老少都喜欢看《西游记》。西游故事通过戏剧、电影、漫画等艺术形式,传播很广,漫画尤为儿童所喜爱。朝鲜很早就流传着孙悟空的传说,《西游记》的人民性就在孙悟空的形象中表现出来。孙悟空有反抗精神,不论什么艰难险阻他都能战胜,就是神仙的天宫他也敢大闹一场,他的行动使人感觉痛快,印象深刻。孙悟空的形象不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愿望,也表达了全东洋人民的愿望。”据李周洪介绍,《西游记》的朝文选译本旧有多种,其中仅金东成所译的一种为百回全译本(对原文也有删节),他的新译本只删节了原书的诗词部分。
    朝文《西游记》的新译本,还有东国文化社1958年出版的一种通俗版,也是百回译本(有删节),由东国文化社编辑部翻译。全书分作上下两册,列入“世界名作选集一八——一九”。
    3.日译文
    日文开始翻译《西游记》的时间,要比西方早一个多世纪。远在江户时代的宝历八年(1758),日本著名小说家西田维则(笔名国木山人)就着手《通俗西游记》的翻译工作。这一工作经过三代人前后共74年的努力,到天保二年(1831)才告完成。由西田维则等人参加翻译的另一译本《绘本西游记》,是文化三年(1806)至天保八年(1837)完成的,前后也经过了30年。前一译本全书共五编三十一卷,后一译本全书共四卷,这两种译本可以说是日本古代的旧译本。在明治时代,《西游记》在日本也颇盛行,《绘本西游记》曾一再重印。现代日文译本《西游记》,约有30余种。
    原载:《古典文学知识》199904
    转自:http://study.fair8.cn/manage/Index.aspx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