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清朝铁路:奇巧淫技,障我风水!

新旧碰撞:一日千里与阻我风水 
    1825年起,用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运输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以来,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输载体,开始在人类的生活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均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使得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亟待解决。美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开始修建铁路,铁路运输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日渐明显。 
    此时的晚清政府,腐败、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礼记·王制》说:“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技术先进的铁路、蒸汽机车均被大清君臣普遍视为“奇技淫巧”。而林则徐于1839年编写的《四洲志》,魏源于1844年编写的《海国图志》,以及徐继畲的《瀛环志略》,都记载了欧洲各国建设铁路的情况。其中,《瀛环志略》记载了“造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其行”。 
    可大清上下多数人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 中国人历来讲究风水,认为破土修建铁路那是要破“龙穴”的,坏自家风水的事,决然不能做! 
    “违章建筑”:吴淞铁路 
    自1860年代起,在上海的英国商人一直筹备在上海租界至吴淞码头之间兴建铁路。英商认为这条铁路能在上海市中心和吴淞停泊港之间建立起迅速的陆路交通,方便货物及人员的来往运输。 
    1865年,一批英美商人曾将修建这条铁路的要求报请当时上海道台应宝时批准,结果反被列举了7个不可的理由,予以拒绝。1866年,英美商人通过英国驻上海领事,以黄浦江淤塞,大型船只未能停靠上海、起货不便为由,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施压,修建由吴淞至上海的铁路,以便船只泊于吴淞,再以陆路通上海,然而总理衙门没有批准。 
    经过多次请求不果之后,英美商人决定“先斩后奏”。同治十一年(1872年),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发起修建一条从吴淞码头到上海的窄轨铁路,并获多家英国工商团体参与,未经中方同意就在上海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并向上海道台沈秉成呈交了征地报告,诡称公司要修筑一条从上海市区通往吴淞的“寻常马路”。沈秉成因太平军进攻上海时,洋人保护上海有功;且又没说是修建铁路,难以直接拒绝,宣布“吴淞道路公司”有权建造适用于车辆通行的道路。 
    然而,沈秉成在容许修建“道路”的同时也留有后着,即吴淞道路公司需要自行解决购地问题,地方政府并不会提供协助。结果,该公司在上海向民间购买私人土地,果然遇到麻烦,业主全都索取高价,坟墓庐舍成为最大障碍。同时,修筑铁路阻断沟渠、道路,直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因此遭到强烈反对。尽管如此,吴淞道路公司仍然强行征购了上海至吴淞间长9.25英里(14.88公里)、宽约15码(13.7米)的土地,并于同治十二年二月(1873年3月)宣布已获得土地所有权,有权兴建“道路”。但由于征地的原因,公司面临资金短缺,故英国商人于1974年7月28日在伦敦登记成立“吴淞铁路有限公司”,接收了“吴淞道路公司”,并以英商怡和洋行作为其在华代理人。 
    1875年,上海英商以“修路”为名,取得修建“吴淞路”的准許。同年十月,从英国聘请工程师。1876年1月起开始铺轨,到了2月14日首次试车。使用的蒸汽机车是Ransomes & Rapier 制造,0-4-0式的“先导号”,行驶了约四分三英里。数以千名的当地人围观“火车”试行,上海道台冯俊光得知消息方知上当,于是下令英商暂停兴建铁路,以便请旨再议。一个月后,英商以未闻答复,继续余下的工程。同年4月,建造工程完工。6月12日,以0-6-0式的“天朝号”机车试车,创下时速25英里的纪录。7月1日,吴淞铁路正式通车,并举行了庆祝酒会。铁路于翌日招待当地人免费试乘。吴淞路长约9英里(15公里),采用30英吋(0.762米)轨距,钢轨每米重13公斤。路线上有桥梁十五座,水沟二十处。铁路讯号使用指针式电报进行站间闭塞。机车除了试车时的0-4-0式“先导号”,还有“天朝号”、“华国号”及“总督号”,俱为0-6-0。 
    火车运行后,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他们认为火车影响地方安宁,阻碍农作物及禽畜生长,破坏祖坟风水。一个月后,一名行人在8月3日被火车轧死。当地人群起阻止火车开行。在清政府官员要求下,铁路停驶,火车司机英国人David Banks 被控误杀,交英领事裁判。据他表示,火车已鸣笛示警,不明遇害人何故离开路轨后复回轨上,怀疑他是故意自杀,结果被判无罪释放。最后英国商人和满清官员达成协议,铁路由清政府以二十八万五千两白银购回,分一年半,三期付清。付清之前铁路继续营业。于是在同年12月1日,铁路重开;并运行至1877年10月。据英商所述,该段时期内铁路的营运一直有都盈余。10月20日,清政府付清所有款项,最后一班火车亦于当日下午开出。 
    铁路移交予清政府后,路轨即被拆除。路轨及机车、车辆被运往台湾,准备在当地修建铁路。然而台湾铁路并未使用这批建材,设备在台湾港岸边地荒废。 
    吴淞路最终在拆除后二十年,即1898年重建,更名为“淞沪铁路”。 
    洋务派“折腾”:难产的唐胥铁路 
    唐胥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经政府批准兴建使用的铁路。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今河北省丰南区),长9.7公里,现为北京至沈阳铁路的一段。由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为解决开平矿务公司的煤炭运输至海口的问题而下令矿务公司修建。1881年5月开工兴建,11月完工。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马车铁路”。 
    铁路最先计划连接开平煤矿至北溏口,但为朝廷反对。胥各庄至北塘口一段改以运河运输。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因地势不能建运河,在李鸿章力争下最终获得批准兴建铁路,但被限制不能行驶蒸气机车,车辆只能以骡马拖曳。铁路于1881年6月开工,同年11月竣工,全长约10公里。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金达,使用标准轨,轨重每米15公斤,建造费用11万两白银。 
    为把唐胥铁路延伸到芦台,李鸿章在开平矿务局下设运煤铁路公司,为中国首家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命伍廷芳、吴炽昌主持。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醇亲王奕譞奏准把唐胥铁路向东再延伸至山海关,向西延伸至天津和北京。李鸿章为了修筑这些铁路,将开平运煤铁路公司改名为中国铁路公司,仍由伍廷芳、吴炽昌主持,金达为技师,承建津沽等铁路。铁路的南段在1887年获准延长至天津,在1888年8月通车。北段则获准延至山海关,于1893年通车;唐胥铁路亦改称“津榆路”。之后“中国铁路公司”改组为“铁路总公司”,负责兴建关内外铁路。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