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修通京杭大运河(1)

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它沟通了我国南北水路交通,对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过巨大影响作用。它最早于隋唐时期开凿,以洛阳为中心,但到了元朝初年,由于受黄河浸淤的影响,加之线路过短与弯曲,已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要求。元统一全国建都大都后,全国政治军事中心已从临安 (杭州,南宋都城)与汴京(开封)等处迁至大都。可经济中心还在江南,大都城人的食穿等还仰仗江南供给,“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怎样解决这种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呢?这就需要急速恢复与发展连接京杭的水路交通大命脉——京杭大运河。 
    元初在修通京杭大运河前,南方财粮北调也采取漕运,但非常不便。当时主要采取水陆联运和海运两条路线。水陆联运即以原来运河可用段落作为主要漕路,不可用或未达到处辅以陆运。如从浙江杭州各地经江南运河,在京口 (今镇江)过长江,由扬州江淮运河到达淮安入淮水,逆黄河上行,达中滦旱站(今河南黄河北岸封丘西南),改换陆运180里至淇门镇 (今河南淇县境)入御河 (今卫河),经临清、德州达直沽(天津)北上京城。这条路曲折遥远,费时费力,尤中滦一处“尽一年惟可运二三十万石。”效果很差。而海运虽获利较大,但因“风涛不测,粮船漂溺者,无岁无之。”有的年份甚至“漂米数十万石,溺死漕卒五六千人”,加之盗贼出没,风险极大。为了避开水陆联运的艰难与海运的风险,元王朝决定修通大运河。其中主要是开凿了山东境内的济州河与会通河,北京境内的通惠河,使京杭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 
    1.开凿济州河 
    济州河南起济州 (山东济宁)南,北到须城(山东东平县)安山入大清河,全长150公里。这里地处山东丘陵西缘,地势高,水源少,穿凿颇不易。为了顺利施工,元廷派遣都水监郭守敬赴河北、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后郭守敬提出:宋、金以来,汶、泗相通河道,北清河相通渤海,若于济宁州南汶、泗合流处至北清河之间,开一新河,北引汶水,东引泗水,分流南北,便可南达江淮,北通京津。并绘图上奏。世祖忽必烈诏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