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南方絲綢之路(2)

站在瀾滄江邊,可見博南山與羅岷山絕壁對峙,旁有蘭津古渡,這是走永昌道的必經之路,渡口附近有兩座橋墩,建有一座中國已發現的最古老的鐵索橋-霽虹橋。相傳那時候每天清早橋亭大門未開時,等候過橋的商旅,人馬以排成五,六裡長的隊伍。今天,驛路上還留有深深德馬蹄窩,足以證明那時驛道上馬匹來往頻繁的程度。 
    博南古道的開闢,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意外收穫。當他歷經千辛萬苦,結果發現到西域各國“從羌中險,羌人惡之,稍北則為匈奴所得” ( “史記大宛傳“ ), ”通蜀身毒道便近,有利無害“ ( ”史記西南夷傳“ ) 。因此古道的開闢從開始就非同一般商道修建,就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和深遠的軍事目的。 
    公元前138年,張騫受漢武帝派遣出使西域,以聯絡西域各國挾擊匈奴,打開通往西域的道路。張騫在大夏“見蜀布邛竹杖” (據“史記大宛傳“ ) ,他由此推斷西南有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並在歸來後,向漢武帝禀報此事。漢武帝遂派人前往西南夷,尋找開闢”蜀(四川)身毒(印度)道“ 。但使臣因為受到嶲唐昆明等部落的阻礙沒有尋找到。公元前109年,孝武帝通過再次尋找,打開了這條通道。到公元69年(東漢永平十二年),漢王朝相繼建立了哀牢,博南二縣。至此,一條始於四川,分“朱提道”和“靈光道”兩路進入雲南,在楚雄匯合後併入“博南古道“ ,跨過瀾滄江,再經”永昌道“ , ”騰沖道“出緬甸,印度等國的國際性通道完全打開。張騫出使西域的使命終於得以完成。這條道路就是比西北絲綢之路還要早200年的“南方絲綢之路”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