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秦汉三国时期的水陆交通


    根据《山海经》记载,秦汉帝国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交通体系的建立,“人便于行”凸现,天南地北,皆可见官吏、旅人、商贾等奔忙的身影。但三国鼎立以来,使道路交通出现了地方割据的局面。但值得欣慰的是,每个辖区的道路交通因战时需要却建设的异常发达。
    秦汉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为水陆交通的发达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当时的水陆交通比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要发达得多。驰道是秦汉时期陆路交通网的主干,可通向全国各主要城市。西汉以长安为中心的主要驿道把当时有名的都会连接起来,如号称五都的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东汉时期的陆路交通在西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长清县西汉济北王陵的单辕驷驾马车
    三国时期的战乱与割据在很大程度上打断了陆路交通的一体化趋势,栈道被毁,旧有道路因缺乏维护而日渐荒芜,原为交通枢纽的城市因战乱而衰败,各政权间的边界也成为无形的阻隔。
    不过新兴的政治格局也形成了新的陆路交通格局,这一时期先后形成了邺城、成都、建康、平城等新兴交通中心城市,并且区域内次要道路地位得以抬升。如建业在汉时只是丹阳郡内一县,然经东吴、西晋的开发,已成为南方的最重要城市之一。
    秦代的海上交通相当发达,汉代的海上交通进一步发展。东汉末的动乱没有废止海上交通,东吴政权通过海路与辽东半岛以及南海诸国保持联系。
    三国时内河交通也很发达,割据政权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十分勉力于沟渠的开凿。太湖水系、北方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等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不仅促进了物流运输能力,也促进了地方繁荣,为之后全国运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也是别有特色。车辆就像现在的时装一样,翻来覆去的流行。比如汉代时多为中下层官员称作的轺车(四面无挡板,以敞露为特点),到后来却逐渐为高官贵胄所青睐。再比如在汉代时地位低贱的商人才能乘坐的牛车,到三国两晋时却成为天子贵族的爱车,发展到晋代,上层社会居然流行起了乘羊车。
    
     秦铜马车
    此外,当时的陆路交通工具还包括舆轿、辇(人力车)、鹿车(独轮车)。水路交通工具包括以楫拨水前行的小船,也包括规模宏大的楼船。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终灭山东诸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政权以后,复于第二年(前220年)在全国范围内广修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 。据史念海先生的研究,这些驰道是以秦都咸阳为中心形成的向外辐射的交通网。其中一条就是由咸阳东行,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北,至三川郡(今河南洛阳市),然后东北经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再北经恒山郡(今河北石家庄市),复东北至广阳郡蓟城(今北京)。从广阳蓟城复东北,经无终(今天津蓟县)、令支(今河北迁安西)可达著名的碣石(今河北昌黎县境内)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之碣石……刻碣石门。""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09年),二世(即秦始皇之子,时即位,称二世)东行郡县……到碣石,并海。"他们所经的就是这条交通路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