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河西古道(2)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又建阳关、玉门关两座边防。四郡中三郡的名字分别是耀武扬威、张国臂掖、美酒倾泉的意思,彰示了汉武战胜匈奴、卫护疆土的业绩。那么,“敦煌”又是什么意思呢?众说纷纸,据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可见,敦煌初建就是汉王朝首府长安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又是西域南道、北道,新北道三道进入中国内地的总汇合口,那时,出境西行的入,要在这里对即将步入险境作物质和精神的充分准备,而入境者,一路劳顿,要作较长时间的休憩,在与匈奴的征战中,敦煌又是汉军物资的补给站,汉王朝和亲,远嫁乌孙的细君和解忧公主把敦煌当作离乡的家门,而晋见汉皇的龟兹王及夫人,一望敦煌便如登临大汉朝门,敦煌还成为戍卒、谪吏、游子回归故里的象征。投笔从戎的名将班超,在西域出生入死戍边31年,公元100年他上书称老让贤,说出“臣不敢望到涌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壮语,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感人心肺。 
    河西古道是一条波浪迭起的河。岁月如斯,个中流淌过血火的劫难,也飞扬过祥和的牧歌,四郡有如停泊舟楫的港口,驶存了改朝换代的精彩镜头、能人趣事、仕农工商、艺文宗教... ...如今,从武威到张掖,从酒泉到敦煌,无处不饱含浓厚的历史文化的氛围,源同流变又闪烁着各自的光华。
    公元400年,太守李篙在敦煌建立了西凉政权。他扩疆域,重农桑,倡文教,大批中原文人学士来到敦煌,书法绘画经学研究都有所成就。作为东西交流古道最前沿的敦煌,最早接触了由印度传进来的佛教。战事频繁,苦不堪言,人心迫切思定求安。而佛教,“普渡众生”的教义正中民众心愿,自此敦煌佛事大兴,出现了“村坞相属,多有塔寺”的景象。于是,在这座繁忙古老的边防重镇中,绵延千余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莫高窟”奇迹!人们开始在“敦煌”两个字的背后看到一个飞天竞舞、祥云绞绕、万佛出世的极乐世界。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光冲斗牛的硕大珍珠。 
    晋太和元年,前秦有坚建元2年(公元366年),有个叫乐樽的和尚,一天傍晚走进这条山沟,只见三危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乐樽当即扑倒在地,跪拜盟誓,决心化缘在三危山对面开窟,日夜迎奉神祉。几年后,东来的法良禅师在一窟旁开了第二个洞窟。自此,人们为求神灵佑福,纷纷在这块福地凿石建窟,或独建,或合资,以表心愿。 
    莫高窟俗名千佛洞,成窟史自十六国前秦时开始,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11个朝代,长达千余年。其中以唐时最盛,相传那时已“窟龛千余”。
    这本身就是一个旷世的奇迹。在中国,长城、故官、秦兵马俑都是举世无双、令人景仰的古迹,但都建成于一定的朝代,而像莫高窟这样历经千年不断开发,保存了11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精华的古迹,不要说在中国,就是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莫高窟艺术由洞座建筑、塑像和壁画三部分组成。中心主体是塑像。现保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顶像2,500余身,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壁画的内容包括佛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彩塑像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作品反映了我国从6世纪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和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还有1900年发现的5万余卷“敦煌遗书,。这一宏大的文化宝藏被公认为全人类20世纪伟大的发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