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乌孙古道(1)


    
    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咽喉,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要争夺这块宝地。汉武帝为了与乌孙结好而对抗匈奴、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统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与突骑施的交好等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的。 
    1949年三区革命军从琼库什台出发,经阿克布拉克达坂,到达拜城的黑英山,以此为基地,转向西攻下了拜城,而在继续向西攻打阿克苏的战斗中,遭遇顽强抵抗和反击,最后夺取了夏特古道南口,经夏特古道返回伊犁。 
    乌孙,是我国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古老的部族。公元前2至1世纪崛起于我国西北地区,后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权--乌孙国。 
    乌孙,历来被认为是哈萨克族的先民,是组成哈萨克族的主体部落。现代哈萨克族的分布主要在新疆伊犁地区的草原上。 
    而起始于新疆昭苏县夏塔乡境内、向南沿夏塔河谷、翻越冰达坂、终至南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的古道被称为乌孙古道。  
    乌孙古道是贯通南疆与伊犁之间的交通便道,民间传说称唐玄奘曾穿越此古道。 
    清初,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区的很多维吾尔族百姓经过古道举家迁移至伊犁地区的昭苏。这古道也是国内外探险爱好者涉足的古道。 
    乌孙古道,沿途景色秀美,种类齐全,自然景色、文化古迹、民族风情等一应俱全。 
    从南疆库车县往西不远,再向北就驶上了南起库车、北至阿尔泰市、全长1090公里的217国道。该路沿库车河伸向天山的深处,翻越铁里买德达坂,进入莽莽绿原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再到巩乃斯河峡谷,就进入了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地。这条路就是古代沟通天山南北、由塔里木盆地通往乌孙的古道。 
    一、克孜尔尕哈烽燧 
    沿217国道北行10余公里,就是高耸入云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尕哈烽燧高约15米,夯土而筑,建于公元2--3世纪,是新疆乃至全国少有的古老建筑之一。 
    二、盐水沟遗址 
    离开克孜尔尕哈烽燧,公路穿越开阔的雅丹地貌区,就进入了两山夹峙的’盐水沟’。相传唐玄奘西去印度就是从这里走过的。出了’盐水沟’公路折向东,经过一段戈壁,到达康村,公路与库车河并行伸向北方。 
    路两边是茫芒的戈壁,灰蒙蒙的一片。没有生机的景色,正要泛困时,眼前展现出一片紫红色的山峦,插入湛蓝的天空。层层迭迭的山峰,蜿蜒向天际铺陈开去。
    三、克孜利亚大峡谷 
    在217国道1062公里处,就是克孜利亚大峡谷。峡谷曲折幽深,景色诱人,奇观迭出,’玉女洞’、’猴头石’、’骆驼峰’......在峡谷间变幻莫测,时隐时现..... . 
    四、阿艾石窟 
    顺谷行进1300多米,一个人工凿成的石窟悬于30余米高的石壁上。这就是1999年新疆考古重大发现的阿艾石窟。
    阿艾石窟是继库木吐拉石窟后具有鲜明唐代文化色彩的石窟。据考证,它是盛唐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唐代中央政权在西域实行有效的统治,于龟兹设立安西大都护府有关。是中原与西域紧密联系,西域为祖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见证。阿艾石窟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阿艾石窟是一个单体的洞窟,窟长4.6米、宽3.4米,顶部为纵券式。洞窟壁画大部分已脱损,现存壁画约15平方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