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两千多年前“高速公路”今安在
http://www.newdu.com 2024/11/22 07:11:45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佚名 参加讨论
秦直道文化产业基地 横有秦长城,纵有秦直道——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北部边疆的重要防御体系。如果说长城像一面横挡着的盾,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柄直刺而出的矛;如果说长城是一张拉开的弓,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支即将飞出的箭。 今天,长城早已成为名闻天下的世界奇迹,而秦直道却好似成了一个时代的弃儿,渐渐被人遗忘。 秦直道果真要成为华夏千古文明的沉寂者吗? 让我们一起走近秦直道,走近为抢救和保护秦直道文化而奔走的工作者,了解一个真实的秦直道。 秦直道 华夏文明史里的旷世奇迹 秦直道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自然有它的超常之处。秦始皇下令修建这条道路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抗击匈奴。这条路从咸阳所控的甘泉宫(今陕西淳化县)开始,一路向北,直通边塞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麻池古城),全长700多公里,许多年前,秦朝的军队在这条平均宽度30米的宽阔大道上,只需三天三夜时间,就能从咸阳疾驰到河套地区的前线。由于有了这条“高速公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张弓抱怨。”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利用原六国的道路治理而成了“秦驰道网络”,但直道却仅此一条。它的平、直、宽,都符合现代高速公路的特征,其主干道可并排行驶十二辆大卡车。 这的确是一条辉煌伟大的路,最严谨的历史学家也无法掩盖对秦直道的激情。著名历史学家史念海先生这样描述它:一半路程修筑在山头岭上,一半路程修筑在沙漠草原。这是—个巨大的工程,两千多年前就能创修这样巨大的工程,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 到了汉朝,秦直道得到更广泛的沿用。一直到唐朝以后,由于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这条著名的高速公路中的个别路段才逐渐荒废;到了北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秦直道才和北方丝绸之路一起逐渐衰落。 南段秦直道 穿行在密林中的战备公路 后来者开始了对秦直道孜孜不倦的探索,但到目前,可以确定的只是这条道路的南段和北段。南边从陕西淳化县甘泉宫遗址开始,沿子午岭山脊往北一直到今天陕西黄陵县。北段基本确定是从内蒙古包头的麻池古城开始,往南逐渐消失在毛乌素沙地中。而中间这一段,到底是从陕西北的定边县,还是从陕北的榆林进入的毛乌素沙地,至今没有定论,不过目前多数人认为秦直道离开黄陵后经过富县、志丹、靖边等几乎笔直向北而去。 2006年6月,国务院将秦直道上的南段——陕西旬邑段、北段——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段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在旬邑县全长约90公里,是距西安、咸阳最近、保存较完整的一段。2005年10月,国家文物局秦直道研究课题组和旬邑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察组,对旬邑县境内的秦直道进行了全面考察,基本弄清了秦直道在旬邑县境内的具体路线。境内整个路段、山脊和高地部分,堑山痕迹非常明显,路面宽阔平坦,一般宽20-30米。线路顺直,转弯处弯道很大;上下坡道部分路面宽敞平缓,盘旋转弯明显。上下山处最大坡度在10%以下,稍加修整汽车便可通行。县境内大部分秦直道被森林和植被覆盖,保存基本完好,是访古探幽的好去处。 当人们得知没有一寸高速公路的旬邑县境内,两千多年以前就有90多公里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一个个跷起大拇指称赞旬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北段秦直道 留下多少历史未解之谜 北段的秦直道,能够确定的只有北端点麻池古城以及鄂尔多斯段(北起达拉特旗吴四圪堵,南至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一般认为,秦直道是在今天达拉特旗昭君坟渡口南渡黄河的。秦直道南渡黄河后,要经过约20公里宽的黄河冲积滩平原,然后还要穿越库布齐沙漠,方能与已探明的秦直道在鄂尔多斯境内的北段遗迹衔接。但如今想要在这些地区寻找秦直道遗迹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秦直道是穿库布齐沙漠而过,还是沿一个弓背形的弧线,由沟谷内绕行库布齐沙漠?如果是直穿库布齐沙漠而过,那么当时的库布齐沙漠规模究竟有多大?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穿沙公路又是什么面目?秦直道通过鄂尔多斯后如何穿行毛乌素沙地、与陕西境内的秦直道对接,仍是个谜。 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杨泽蒙介绍,鄂尔多斯境内已探明的秦直道遗迹全长约100公里,无论自然地貌如何,整体只略有来回摆幅,但绝没有弯道。遗迹途经的地区,今天多属高丘陵地区,地势延绵起伏,落差较大,沟壑纵横。凡是途经的丘陵的脊部,绝大多数都被不同程度地开凿——那是施工者为了保证路面不会像海浪一样高低起伏。 站在鄂尔多斯段的直道上,分别向南、北眺望,都能看到“数个山脊豁口一线相通”:一条隐形的直线所经过的丘陵,它们的正脊部位都被人工开凿了豁口。打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一个巨大的挖土机按照南北走向,笔直地遇山就挖——豁口的宽度从30~40米不等。而且对于丘陵低矮下部,也有宽度在20~30米左右的垫土。填垫部分的路基底部最宽者约60米,顶部宽30~40米,残存最厚的垫土现今仍达6米以上,足可见当初工程之艰难。身临其境登高远眺,观者无不为“堑山堙谷,直通之”的浩瀚、宏伟气势所震撼。 当我们沿着秦直道走下来更是惊奇地发现,秦直道选线相当的巧妙——如果整体再向东偏离数公里,自然地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高丘陵地貌。丘陵起伏骤然增大,工程的施工难度、工程量要大大增加;而如果向西偏离数公里,直道将修建在泊江海子盆地中,地基松软,春季翻浆、雨季泥泞不堪,将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纵观鄂尔多斯的地貌及秦直道的走向不难发现,直道的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察后选定的。 很难相信,秦直道这样的路线走向是偶然、巧合。但若是精心选址,那么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大地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建造博物馆 为秦直道寻找憩息之所 上个世纪70年代,历史学家史念海实地考察秦直道的成果《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发表之后几乎无人问津。直到2005年7月28日,鄂尔多斯市第一次以政府的名义为秦直道发出了呐喊,这一天在该市东胜区召开了“中国·秦直道与草原文化研讨会”。应邀前来的专家都为东胜区此次的“大声疾呼”所振奋。更令他们惊喜的是,秦直道博物馆就像横空出世的孙悟空一样倏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然而,对于东胜区来说,惊喜的背后,却是大量的心血与汗水。主抓博物馆建设的原东胜区文化局局长张光耀说:“当时根据区委书记杨红岩的意见,要为秦直道的保护做点工作时,我也没想到我们能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秦直道博物馆建起来。”一个博物馆的建立,只用了37天,确实是一件令人非常吃惊的事情,难怪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相信。 东胜区境内有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秦直道遗址,全长约20公里。张光耀说,秦直道沿线的文物以及遗迹被不断地发现,却无法真正地保护起来,这是令东胜区下决心建造秦直道博物馆的动因之一。在东胜区的努力下,秦直道博物馆终于在距秦直道遗迹千米之外的地方亮相,占地2000多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主要展示秦直道沿线挖掘出土的近100件文物以及秦直道全线的图片,以全新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2000年前秦王朝的历史文化。 秦直道博物馆建成之后,随着“秦直道与草原文化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秦直道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2006年5月25日,通过多方努力,秦直道遗址鄂尔多斯东胜段被正式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跻身国家100处大遗址之列。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来鄂尔多斯感受秦直道的魅力,只有一座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原东胜区文化局局长张光耀说,在他看来,秦直道遗址所具有的时空跨越长度与规模、文化信息含量以及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唯一性,不仅使其具有了珍贵的文物保护价值,同时具有了不可取代的文化品牌价值。继秦直道博物馆拔地而起之后,鄂尔多斯东胜区又启动了一项更宏伟的工程——秦直道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也许,这里将再次焕发出“车辚辚、马萧萧”的生机与蓬勃。 记者 贺 勇 文/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秦直道——华夏文明史里的旷世奇迹(2)
- 下一篇:东汉时代的地图